315青诉 | 高收益高回报都是诱饵 揭秘涉老非法集资案件十大套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5 10:18

银发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之一,但老年金融消费者也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3月14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中信银行联合发布《老年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帮助提升老年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防范能力。

非法集资是老年人经常会遇到的“陷阱”。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借着各种名义,以高收益高回报为诱饵,非法吸收“投资人”资金。老年人一旦“入坑”,往往损失很大。

针对非法集资的风险防范,《手册》详解非法集资案件的四大特点,并以案说法,曝光入股分红、充值返现、预付消费、发展会员、溢价回购、承诺返利、假借慈善、编造项目、高利诱骗、投资理财等复杂多样的十大套路。

特点一:高利诱骗,编造“天上掉馅饼”的神话

高利诱骗,是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活动最为核心的吸引手段。不法分子为了让“投资人”相信高收益高回报,往往在初期及时兑现所谓的收益,甚至也同意赎回本金,给人以讲诚信的错觉。一旦获得进一步信任后,不法分子会引诱“投资人”投入更多资金,拆东墙补西墙地兑现利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不法分子便会秘密转移资金,出现失联等情况,最终使“投资人”血本无归。

特点二:编造“大项目”,极力鼓吹项目投资发展前景

不法分子为了成功吸引到资金,往往编造出各种类型的“投资项目”,如投资康养产业、承包林场、开发房地产、投资商铺等,极力鼓吹并营造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吸引“投资人”投入资金。

特点三:装点公司门面,披着“高大上”的外衣赢得信任

为了赢得“投资人”信任,不法分子往往注册成立公司,并对其办公地点或者经营场所进行豪华装修,员工统一着装等,给人以正规公司且实力雄厚的错觉。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公司”,融资看似合法,但其并没有获得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许可的业务资质,欺骗性很强。

特点四:利用“想赚钱、赚快钱”的心理,充当投资理财专业人士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产品日益丰富、投资理财方式更加多元。不法分子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投资虚拟货币等充当投资理财专业人士,诱骗“投资人”进行投资理财。

套路一:入股分红。以投资中医、旅居养老为名面向老年人非法集资

韩阿姨平时注重养生、喜欢旅游,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了一家医疗健康产业公司参观考察。这家公司在全国各地有多家分公司,在新老客户推介会上,工作人员给大家介绍了公司的主营业务、发展规模和前景等。在工作人员的不断推介下,韩阿姨“入股”了该公司,投资开办中医门诊部、温泉度假旅游等项目。后来才知道,这是以投资中医、旅游产业为名的非法集资。

套路二:充值返现。以充值返现为诱饵非法集资

孟阿姨家里附近的集市上开了一家商城,商城做活动宣称“缴纳人民币 1280 元、6400 元、12800 元、19200 元、25600 元后可对应成为该商城银卡会员、金卡会员、钻卡会员、白金会员、翡翠会员,分别可累计获得人民币 2000 元、15120 元、31520 元、47920 元、64320元的返利。”孟阿姨觉得活动力度大、收益可观,交钱办理了白金会员。后来商城倒闭,孟阿姨血本无归。

套路三:预付消费。以预定养老公寓床位并承诺返利为名向老年人非法集资

李叔叔买菜的时候收到了一家养老公寓工作人员“投资养老”的宣传单,上面介绍了“投资高回报+优惠享受养老服务”的投资方案,即与老年人签订床位预定合同、所缴纳预定金年化收益率可达 7%-12%,且后期入住可享受优惠价格。李叔叔觉得养老尽量别给子女添麻烦,便轻信了该养老公寓床位预定返利且还能以后优惠入住的谎言,交钱办理了相关手续。后来才知道,这家养老公寓公司因为其他产业亏损,有意诱骗老年人预定床位进行非法集资。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该项目共向 2100 余人吸收资金 1.36 亿余元,其中仅有 744 万元用于养老公寓等日常经营活动。

套路四:发展会员。发展会员预缴费用进行非法集资

某公司采取散发宣传单、集中讲课、组织参观等方式,向老年人公开宣传:与公司签订会员《合同书》后,缴纳预定老年旅游宾馆费用,时间为一年、二年不等。会员预存 1-3 万元,年收益 9%;预存3-5 万元,年收益 12%;预存 5-10 万元,年收益 13%;预存 10-20

万元,年收益 14%;预存 20 万元以上,年收益 15%。该公司承诺,老年人可以领取利息,也可以到其指定的假日酒店等地消费。事发后,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该公司旅游项目共非法集资 5700 余万元,未兑付金额 3900 余万元。

套路五:溢价回购。以亲情关怀、溢价回购为手段向老年人非法集资

某商贸有限公司专门以“退休、有闲钱”的老年群体为对象,将低价购买的纪念币、邮票等物品渲染成具有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的收藏品,诱骗老年群体高价购买,并承诺一年后溢价 20%回购。

为了取得老年人信任,他们采取了很多包装手段:租赁装修经营场所,员工统一着装,宣称公司总部在北京、连锁经营等;经常在小区、公园、菜市场等场所,以免费分发鸡蛋、洗衣液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获取老年人关注并拉近关系;对有购买可能的老年人,组织公司员工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照顾老伴、陪同聊天,甚至以认“干亲”等骗取老年人信任;定期组织老年人参加公司的“拍卖会”“交易会”,导演“拍卖”“交易”公司收藏品的骗局。

套路六:承诺返利。签订项目委托理财协议,承诺限期返本付息

刘大爷在公园锻炼身体的时候,看到一张宣传单,上面是一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种子产业园项目正在融资。刘大爷仔细看了看,觉得是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种子产业园这个项目也很好,而且还签订项目委托理财协议,承诺限期返本的同时还付高额利息。因

此,刘大爷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便投了一些钱。后来才知道,这家公司并没有获得国家金融主管部门的批准,属于非法集资。

套路七:假借慈善。以“公益慈善”为名进行非法集资

王大爷是个热心肠,听说有家专门组织老年人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的公司,最近要来小区开宣讲会吸纳新会员。他非常开心,正愁着想做善事没有渠道,所以便参加了宣讲会。听过宣讲后,王大爷觉得很有意义,但又担心上当受骗,所以决定现场考察一下这个公司。到了这家公司后,墙上挂着很多锦旗,还有很多公益活动的照片。该公司号称所有的慈善活动只有会员才能参加,根据不同级别每年交纳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的会员费。王大爷信以为真,立即交纳了会员费,后续又参加了该公司组织的几场“慈善活动”。王大爷逐渐和公司的工作人员熟悉了起来,后来有主管告诉王大爷,他们有投资理财渠道,可以高额获利,王大爷便投入了 70 余万元,但到期后其资金并未如数返回。后来才知道,该公司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的多名老年人均遭受了重大经济损失。

套路八:编造项目。空壳公司编造项目进行非法集资

周某和刘某合作以认购基金等名义高息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用于炒股获利。后因炒股亏损,继续与“投资人”签订《入股协议书》,编造投资农庄、代理蓝莓酒等项目,进行非法集资活动。但其公司并未从事经营活动,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炒股,给多名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

套路九:高利诱骗。以36%的年化收益率高利诱骗老年人投资老龄产业

某系列公司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进行艺术品投资等“老龄产业”为幌子,向有养老服务需求的群体进行虚假宣传,并许诺给付年化收益率为 8%—36%的高额回报。为赢得信任,该公司采取了系列手段,如免费发放鸡蛋、米、油等生活用品;组织老年群体参加公司活动,向老年人宣讲老龄健康、老龄金融、老龄文化等公司六大老龄板块业务,夸大宣传养老产业前景、规模;邀请影视明星广告代言等。骗取宣传对象的信任后,该公司通过与其签订“居家服务合同”、“艺术品交易合同”等方式非法收取集资款。

套路十:投资理财。以理财产品为名非法集资

在熟人的介绍下,李阿姨在一家财富管理投资公司购买了投资理财产品。这家公司看上去似乎实力雄厚、规模很大,不仅有线下投资理财产品可以选择,还有线上贷款、基金投资等多项金融业务。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这家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收益很高。因此,李阿姨购买了该公司多个理财产品。后来才发现,该公司并未取得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批准,没有融资资质,属于非法集资。

如何防范非法集资诈骗?

《手册》提醒广大老年人,投资理财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和渠道。

但凡涉及到“赚钱”、“投资”时,请与家人或朋友商量,共同判断,避免造成经济损失。但凡涉及到境外投资、虚拟货币投资、区块链投资等要拒绝。但凡遇到“稳赚不赔”、“高利”时,不能轻信。

涉及到具体企业时,要学会判断企业资质,看其是否取得营业执照、业务范围,还要看其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批准,判断是合法融资还是非法集资。

涉及金融专业人士时,可以通过相关网站对其资质进行核实。如可以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的“注册从业人员查询”栏目查询证券从业人员信息;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官网“注册

会计师信息查询”栏目查询注册会计师信息等。

涉及到投资项目时,要看其是否有实体项目,考察项目的真实性,充分了解其业务范畴、盈利模式等。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设定“投资”资金上限和支出条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