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燃油到新能源 从整车到建厂海外,中国汽车出口之变 | 预见2024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7 14:02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编者按

随着龙年的到来,2023年彻底成为过去。辞旧迎新之际,我们从2023年的热点人物或热点行业的普通人物着手,通过系列人物的视角来看过去一年的经济情况,并从中预见2024年。

第八篇  汽车工业

2023年是中国汽车工业成绩斐然的一年,获得巨大市场突破,拿到三个“全球第一”——中国汽车产销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从2001年中国汽车第一次批量出口至今23年过去了,中国汽车品牌通过新能源车赛道实现“弯道超车”,已然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但从各大车企的表现以及出海情况来看,真正扛起中国汽车出口的主力仍是传统车企。虽然近年来,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在崛起,也陆续布局海外市场,但和传统车企们相比,造车新势力在出口方面的表现尚不突出,处于“启航”阶段的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能源车产销量9年世界第一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据了解,从2010年产销超1000万辆跃居世界第一,到年产销2000万辆,行业用了3年,达到产销3000万辆则用了10年。

在此期间,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2024年1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介绍,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

首超日本成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品性能和质量不断提升,汽车出口规模逐年提升。2024年1月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2021年、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连续迈上了200万辆、300万辆台阶。2023年更是跨越了两个百万级台阶,出口522.1万辆,同比增加57.4%。

根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汽车出口量442万多辆。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公开信息显示,2001年,中国汽车迎来第一次批量出口,目的地是叙利亚;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年出口仅2.2万辆;之后十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百万辆,达到106万辆;自2020年之后,几乎每年保持百万辆的增速。2021年,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超300万辆,中国汽车出口也首次突破2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出口国。2022年,超越德国,排名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每出口3辆汽车就有1辆是电动载人汽车,全年出口177.3万辆,增加67.1%,这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贡献。

乘联会认为,作为世界工厂的汽车出口潜力正在逐步体现,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是实现中国汽车2023年巨大成就的主要贡献者,由于自主品牌坚定的实现新能源转型,并创新突破涌现插混和增程等多条技术线路,实现了全方位的新能源替代燃油车的进程。

新能源车出口增速高24%

从结构看,燃油车仍是汽车出口的主力军,数量占比超过七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传统燃料汽车出口370.7万辆,占比75.5%;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中国外贸“新三样”之一,新能源汽车正在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虽然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比不上传统燃油车,但增速却比燃油车高出24%。

根据现有政策,新能源汽车的种类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销往160余个国家和地区。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较快,已经成为带动汽车出口增长的新动能。

乘联会认为,中国汽车出口暴增成为世界第一,与新能源车的出口贡献增大有关系。新能源车是中国汽车出口高质量增长的核心增长点,改变了依赖亚洲和非洲等部分市场不规范国家出口的被动局面。

从目的地上看,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中国汽车出口量前十的国家变成了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英国、菲律宾、泰国、阿联酋、西班牙。比利时、泰国和英国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市场。

由整车出口到海外建厂

相关统计显示,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出海,不仅仅是产品的出口,更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思维方式的输出。

从类型上看,2004年至2008年我国汽车出口的主力是商用车,目的地主要为“亚非拉”等国家和新兴市场,乘用车集体出口到俄罗斯成当时亮点。2021年时,出口主力变成乘用车,新能源汽车是当时亮点,目的地为挪威、比利时、德国等。

从各大车企的表现来看,真正扛起中国汽车出口的主力仍是传统车企。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乘用车车企出口表现优秀,自主品牌企业很努力。其中前五名分别为奇瑞汽车92.3万辆、上汽乘用车68.5万辆、特斯拉中国34.4万辆、吉利汽车27.4万辆、长城汽车26.78万辆,比亚迪汽车则以24.3万辆位列第六。

从出口模式来看,目前,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模式仍以整车出口为主,但也拓展出了散件出口、海外建厂、投资并购、跨境品牌合作、自建销售渠道、共用技术定制化开发等多种方式。比如2023年2月,奇瑞宣布在阿根廷投资4亿美元建厂,预计每年将生产10万辆汽车。2023年4月底,上汽正大新能源产业园区奠基开工仪式在泰国春武里府合美乐工业区举行,聚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一期工程年内竣工,整体项目将于2025年建成。2023年5月,长城汽车在巴西与圣保罗州政府签署“氢能合作开发备忘录”,长城汽车巴西工厂将于2024年启动运营,这也是巴西首个新能源工厂。比亚迪将首个海外合资工厂选在乌兹别克斯坦。

造车新势力出海刚“启航”   

近年来,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也陆续布局海外市场,但和传统车企们相比,造车新势力在出口方面的表现并不突出,大部分新势力车企甚至没有公布 2023 年的海外整体销量。有的还将官宣的出海计划推迟或搁浅。处于“启航”阶段的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出海”的时间节点来看,小鹏算是众多新势力品牌中出海最早的车企。在2020年底,小鹏把第一批车G3发往挪威,但海外市场的运营体系2021年初才搭建起来。2022年,小鹏却单方面取消P5在欧洲的所有预订订单,同时IUDS开始裁员。此后,小鹏的海外业务基本停滞。2023年1月,小鹏才宣布要在欧洲上新两款主力车型。

2021年被曝出准备出海的理想,于2023年7月表示,2025年前理想汽车不会做海外市场,会集中全部资源开发国内市场。

2020年8月,蔚来对外宣称,计划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出海,第一站是欧洲。但直到2021年9月,蔚来出海的第一款车型ES8才在挪威上市。结果2023年上半年在欧洲的销量不到1500台。

有分析称,蔚来正在欧洲构建类似于本土的服务体系。目前在海外有11座换电站,可受限于人工、租金、电力等成本问题,也很难大规模展开。也就是说,蔚来出海之路可能会因现实因素导致周期更长。

而定位中高端车型的“蔚小理”出海后,还不如定位成中低端的长城、比亚迪、奇瑞在东南亚和非洲等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表现。业内称,在海外市场品牌认知度、资金实力、渠道、供应链等方面,传统车企优势明显,而成立时间不长的造车新势力则需要“从头开始”。

观察

新能源出海之路任重道远

国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车企们靠“出海”寻找新的增长点。中国汽车工业的优势战场在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的相对空白促使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有了发力的空间,但面对的竞争和压力并不小,出海之路任重道远。

目前中国车企出海的基本在东欧、东南亚、南美、中东,真正进入到欧美发达国家主流市场的还不多。国内新造车企业齐聚的欧洲,总体市场份额并不大,从公开数据来看,大部分造车新势力都面临亏损的压力。如果在开拓海外市场时选择相对发达的欧美地区,就不得不面对租金、合规认证、购买数据服务器、运费、关税等形成的成本压力。而采用自营模式的造车新势力,拓展海外市场的成本也相对更高。

此外,地缘政治、贸易政策法规、技术门槛等也让汽车出口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快速成长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想要获得老牌汽车强国消费者青睐,尚需时日。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助力新能源汽车出海。2024年2月,商务部等9单位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18项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车企拓展海外市场。多位专家认为,《意见》此时出台旨在解决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形成新的推动力,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实现新能源汽车出口业务的提质增效。比如,鼓励海外研发合作,将有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取国际先进技术;优化信贷支持方式可以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提高企业出口积极性;推动标准国际化、合格评定互认有助于消除出口贸易壁垒,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