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后全身不舒服,其实是器官给你的混乱警告
科普中国 2024-01-21 11:30

"再刷一会儿手机,再看一集剧,然后我就去睡觉。"

"赶完这份报告,我就去睡觉。"

这样的自我承诺,似乎已成为我们夜晚的固定仪式。在夜幕降临后,手机或电脑闪烁的屏幕成了不少人不可或缺的伙伴。这样的场景,仿佛成为了许多人夜晚的常规剧本。

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中,熬夜几乎成了一种常态。无论是工作的压力、学业的重负,还是社交媒体和娱乐节目的无限诱惑,似乎总有无尽的理由让我们推迟入睡的时间。夜晚的宁静时刻,被这些纷繁复杂的活动所填满,让我们徘徊在晚睡的边缘。

然而,长期熬夜的后果并非只是短暂的疲惫或隔天的昏昏欲睡。其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从心脏到肾脏,从肝脏到大脑,这些身体的核心器官都在悄悄承受着熬夜带来的负担。熬夜不仅仅是改变了我们的生物钟,更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发出了不容忽视的警告信号。我们的身体,正向我们发出了需要休息和恢复的强烈信号。

心脏:夜晚的休息与白天的负担

夜晚本是心脏放松的宝贵时刻,这时它的神经系统应从白天的忙碌交感神经状态,平稳过渡到由夜间的迷走神经支配。这一转变让心脏得以休息,心率自然放缓。但在熬夜的状态下,交感神经持续处于兴奋状态,这不仅让我们的心脏难以得到应有的休息,还可能导致血压的持续升高。这种影响并非小事,研究显示,每晚睡眠少于 6 小时的人,发展成高血压的可能性增加了 20%~32%,其中女性的影响尤为显著。

熬夜带来的不仅仅是血压问题,睡眠时间的减少还与冠心病的风险增加息息相关。当睡眠不足成为常态,我们的心脏就要面对高达 48% 的冠心病风险增加。心脏,这个身体的能量源泉和血液循环的核心,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影响到全身的器官健康,甚至成为突发性猝死的原因。有研究发现,睡眠困难的人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增加了 45%左右。

肾脏:昼夜节律的微妙平衡

肾脏同样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晚睡的伤害。有研究发现,肾脏也有昼夜节律,随着夜幕的降临,肾脏的工作模式也会发生变化,如晚上排尿的减少和尿液酸碱度的变化,白天的尿液呈碱性,而夜间则偏酸性。

然而,在熬夜的习惯下,这个精密的系统会受到干扰。当我们推迟睡眠,忽视身体的自然节律时,肾脏的昼夜节律也随之被打破。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时间调整问题,而是一种对肾功能的潜在损害。研究发现,睡眠时间缩短与肾功能下降紧密相连,平均每减少一小时的睡眠时间,肾小球滤过率就降低 1.1 ml/min/1.73m^2。这一变化虽微,但对肾脏健康的影响却是长远和深刻的。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4]

这个伤害具体点说,与每晚睡足 7~8 小时的人相比,每晚睡眠不足 6 小时的人,报告慢性肾病的几率增加了两倍以上。这一数据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我们的夜晚习惯,可能正悄悄地侵蚀着我们的肾脏健康。

肝脏:代谢工厂与睡眠的关系

夜晚,当世界进入梦乡,肝脏却在默默开展它的夜班工作。这个不眠的化学工厂,在夜间处理着各种代谢物质,维持着我们体内的平衡。但是,熬夜的习惯却对这个精密的生物过程造成了干扰。睡眠不足不仅仅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还对我们的肝脏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睡眠不足会通过增加食欲诱导激素—生长素释放肽的水平,同时降低控制饱腹感的瘦素水平,从而诱发我们的食欲,通常导致体重增加;同时睡眠不足还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受损。这些都是危害肝脏健康的危险因素。具体来说就是,睡眠时间减少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增加了 15%。

大脑:夜间休息对思维清晰的重要性

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大脑无疑是最为勤奋的工作者。它处理着日常的思考、情感和记忆,甚至在我们沉睡时,也在进行着梦境的编织和记忆的整理。然而,当夜深人静,我们还沉浸在熬夜的状态时,我们的大脑却被剥夺了它本应享有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熬夜对大脑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第二天,我们往往感到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但这只是冰山一角。长期的睡眠不足对大脑的损伤是深远且隐蔽的。记忆力、注意力和警惕性都会因长期熬夜而受损。

更为深刻的是,与每晚睡眠充足 6~8 小时的人相比,睡眠时间少于 6 小时的人,大脑体积更小,比如右侧伏核体积减小 2.0%至右前极体积减小 0.5%。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9]:睡眠 6~8 小时的人大脑体积更大

熬夜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暂时的疲倦,它深刻地触及了我们心脏、肾脏、肝脏和大脑的健康。这些夜晚的长醒时光,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对身体机能的持续消耗。

因此,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不只是简单的生活调整,它是对整体健康的重要维护。让我们重视每一个宁静的夜晚,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是对自身健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怀。

参考文献

[1]Khan MS, Aouad R. The Effects of Insomnia and Sleep Los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leep Med Clin. 2022;17(2):193-203.

[2]Covassin N, Singh P. Sleep Dur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Epidemiologic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Sleep Med Clin. 2016;11(1):81-89.

[3]Johnston JG, Pollock DM. Circadian regulation of renal function. Free Radic Biol Med. 2018;119:93-107.

[4]Knutson KL, Lash J, Ricardo AC, et al. Habitual sleep and kidney func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the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Cohort study. J Sleep Res. 2018;27(2):281-289.

[5]Salifu I, Tedla F, Pandey A, et al. Sleep duration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Cardiorenal Med. 2014;4(3-4):210-216.

[6]Um YJ, Chang Y, Jung HS, et al. Decrease in Sleep Duration and Poor Sleep Quality over Time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Inciden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J Pers Med. 2022;12(1):92.

[7]Yang J, Zhang K, Xi Z, et al. Short sleep duration and the risk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leep Breath. 2023;27(5):1985-1996.

[8]Alhola P, Polo-Kantola P. Sleep deprivation: Impact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2007;3(5):553-567.

[9]Tai XY, Chen C, Manohar S, et al. Impact of sleep duration on executive function and brain structure. Commun Biol. 2022;5(1):201.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作品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

审核丨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 研究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