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营:警犬界的“六边形战士”怎样炼成?
广州日报 2023-12-25 08:30

在单日线网总客流量近千万人次的广州地铁里,警犬对乘客携带的箱包进行嗅闻排危,守护市民出行安全。从传统手势指挥到首创光点定位指挥,再到非视距下的远程指挥,公交警方的特警们不断尝试创新技战法,努力将警营“汪星人”训练成“六边形战士”。

2023年“羊城工匠杯”广州市劳动和技能竞赛——广州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专项赛事中,最新的警犬训练成果“多功能犬用智能作战头盔”甫一亮相,便吸引了现场观众与专家评委的目光。“六边形警犬”是怎样炼成的?近日,记者走进广州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特警大队警犬中队一探究竟。

警犬自身具有天然的生理优势,如灵敏的嗅觉、运动的灵活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等,这是目前人造机械所无法具备和替代的。而这也是在公交地铁等人流密集、气味复杂的环境中使用警犬开展搜爆查危工作的原因之一。

如今,警犬中队共有5条警犬完成了光点指挥训练课程,实现光点定位指挥技术的应用。作为首只应用该项技术的警犬,“可乐”于去年被公安部授予2021年度“功勋犬”荣誉称号。

从0到1:用光点定位指引警犬精准方位移动

在警犬中队训练基地,戴着头盔、穿着工作马甲的警犬“可乐”在光点指挥下“随动随停”;它的训导员、广州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分局特警大队警犬中队中队长朱琳则远在户外,根据“可乐”视角拍摄的实时画面进行研判,发出语音和光点指令;最终,“可乐”在一处狭小空间内发现可疑箱包,并发出示警信号。随后赶来的民警从可疑箱包内取出了事先藏好的一小串鞭炮。类似的训练每天都在进行。

“利用光点定位技术指引警犬进行精准方位移动,对我们来讲是0到1的突破。”朱琳说,“最初我们尝试训练警犬左右方向移动,但发现难度很大,效果不理想。直到有一次在进行警械训练的时候,我们从瞄准镜联想到利用激光锁定警犬的移动方向。”

实际训练过程中,训导员们却遇到了难题——怎样让警犬到达可疑物品附近后迅速冷静下来,进而鉴别出细微的气味?

“搜爆犬就好比‘排雷战士’,为了确保安全,在危险环境作业时需要‘准’和‘稳’,也需要多段移动。”朱琳解释说,按照他们的设想,在实战应用中,人犬分离的状态下,警犬比民警更迅速到达指定位置,对可疑物品进行精准排查并作出专业反应;若判断物品存在安全风险,民警亦可及时召回警犬后再进行进一步处理,同时保障民警和警犬的安全。

警犬追逐光点是因为动物天生具有捕猎动力,“随动”容易实现。与之相对应的“随停”就难了很多。为此,他和团队与“可乐”长时间“泡”在训练室,一点一点抠细节,打磨技术,付出了很多心血最终成功克服这一难题。朱琳举例说,“由于是非视距远程指挥,为了尽可能保证指令清晰,我们特地对一些动作口令进行了差异化调整,避免警犬产生混淆。” 

从1到N:技战法革新为更多实战应用场景赋能

技战法的创新实现从0到1的突破后,便有推动实现从1到N飞跃的可能。广州公交警方携手华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团队,研发了基于远程图传和激光云台的远程警犬指挥系统,进一步赋能非视距下远程指挥的优化创新。

“当警犬戴上特别研制的头盔后,即使是在网络不佳或无网络信号的地点,云台仍能通过自组网技术,不依赖环境的基础网络建设,让民警与警犬即时沟通交流。”朱琳说,今年以来,团队集中精力攻关“多功能犬用智能作战头盔”,在拓宽应用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升警犬佩戴装备的舒适度和轻便化。

“现在使用的这个头盔是我们的第四个版本。”提及研发过程,朱琳分享道,整个团队几乎是“白手起家”,警犬头盔和工作马甲的制作来自民警的“DIY手作”。最初的版本在舒适度上存在问题,“可乐”佩戴后感觉不适,在训练过程中频繁甩头。“作为佩戴者,‘可乐’最有‘发言权’。我们就一点一点改良,想方设法让它较长时间佩戴也感到舒适,这才有了现在的版本,后续还有改进的空间。”

今年是广州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分局特警大队警犬中队成立10周年。10年来,警犬中队持续推动技战法的革新升级,守护市民群众出行安全。创新远程指挥技术的想法就源自一次日常巡逻。

2019年的一天,广州南站地铁工作人员在一台售票机与墙壁的夹缝处发现了一个无人认领的包裹,由于场地限制,请来警犬中队进行初步排查。由于包裹所处位置空间狭窄,训导员采取人犬分离指挥方式,用手势指挥警犬进行气味辨别。然而,由于周边消火栓、售票机等“干扰物”较多,警犬始终无法顺利到达目标位置。

“这次事件让我们认识到远程、精准指挥警犬的必要性。”朱琳说,随着非视距远程指挥技术的不断进阶,未来不单是搜爆犬,其他专项警犬在执行任务时借助科技装备,不仅能得到更多保护,战斗力也将有效提升。

文/张丹羊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