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法官胡同断案《鼓楼那些事儿》“微观瞬间”折射法制化大进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8 15:10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联合出品的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近日作为202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演播季参演剧目和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入选剧目,在国家话剧院剧场登台。首演当天,剧中原型——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冯晓光和北京市西城区立案庭法官赵海都前来观看了演出,剧中真实生动的基层法官日常,用文艺照亮现实。

《鼓楼那些事儿》由刘深、杨浥堃编剧,林熙越导演,刘端端、夏力薪、樊尚宏等人主演,聚焦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塑造了以赵晓海为代表的“在百姓中间,离群众最近”的社区巡回法官的形象,更通过讲述基层法官“入社区千家户,管群众身边事,解百姓心中结”的能动司法小故事,展现了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独特优势。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在谈到《鼓楼那些事儿》的创作时表示,优秀的文艺作品一定要贴近真实生活,展现出万家灯火的烟火气。因此,剧中不见威严的法庭,而是中轴线穿过的“鼓楼苑”社区里的各种家长里短、人情冷暖;法官也不是穿着法袍、拿着法槌的传统法庭形象,而是每天骑着电动车、背着国徽、走街串巷,为老百姓解决无数鸡毛蒜皮琐事的“背包法官”。剧中所发生的种种出现在人们身边、充满司法温度的故事,记录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共同助力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音符。

全剧既是一部写基层法官赵晓海的戏,也是一部群戏,有名有姓的人物非常多,更是一部展现新时期新北京新风貌的作品,其中既有新观念,又有传统老理儿,还有家庭成员之间、左邻右舍之间的各种碰撞。他们遇到的问题有婚姻调解,有遗产继承;有交通事故,有洗衣纠纷……这些人物和故事围绕着“背包法官”赵晓海的工作和生活徐徐展开,各种各样的司法案件穿插其间,抽丝剥茧、层层推进。

《鼓楼那些事儿》这部原创大戏的创作缘起,与中国国家话剧院编剧刘深的一段独特人生经历有关。五年前,刘深被所在社区选为东城区法院人民陪审员。在担任人民陪审员的过程中,刘深有机会深入接触到了不少法院、法官和案件,并积累了大量珍贵详实的创作素材。他还了解到东城法院和西城法院都有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基层法官。他们一天到晚总背着大大的双肩背包,里面装着国徽、法袍、法槌、案卷等物品,骑着电动车,走胡同穿小巷,顶着严寒酷暑,为老百姓进行上门调解、诉调诉裁、打官司立案、巡回审判等各种繁琐的工作,把公平正义与和谐安宁送进千家万户,让首都核心区群众享受到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司法服务,被老百姓形象生动地称为“背包法官”。

于是,刘深以东城法院“背包法官”典型人物冯晓光和西城区社区巡回法官赵海为原型人物,塑造了一个性格阳光的年轻“背包法官”赵晓海:“他是个北京大男孩,从小在这里长大,对周围的老百姓都很熟悉亲切,所以他是带着人情味儿去跟这些大爷大妈、邻里街坊沟通,聊着家常就把普法工作做好了,而且帮着有矛盾的双方和解,争取把问题解决在上诉之前,尽量不打官司。”

导演林熙越表示:“如何将北京风格和现实题材更好的结合,是我在创作期间最大的难题。法庭部分作为主线内容不能少,胡同街里街坊的拉家常同样不能少,我们一直在平衡这个问题。现在的北京,更加多元和复杂,住在这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大家说着南腔北调的普通话,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也有很多新生事物。所以我更想展现的是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人们的生活,这也是这个城市和时代的缩影。”

曾在电影《绣春刀Ⅱ:修罗战场》、电视剧《庆余年》《上阳赋》、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中有过出色表现的国家话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刘端端,在《鼓楼那些事儿》中饰演“背包法官”赵晓海。夏力薪则饰演金奶奶,这是一个有礼有面有情有义的“老北京”的代表。传统的“人情儿”“老理儿”和当代“法律意识”在剧中交织、碰撞,折射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老城区,在基层法律工作者有温度、有智慧的不懈努力下,走向法制化的一个个“微观瞬间”。

剧中原型——冯晓光和赵海表示,之前根本不敢想基层法官处理的家长里短纠纷,竟然能够登上国家级的话剧舞台,这让他们倍感振奋。通过作品让人民群众了解到基层法官工作的苦与乐,也了解到走街串巷巡回工作的重要性,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摄影/王昊宸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乔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