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大学教授也变成临时工了吗?你所不知的美国高校“青椒”生存困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5 20:00

我们往往以为外卖员才是零工经济的代表,但在美国,大学教职的分配也逐渐零工化。一位名校毕业学富五车的博士,把上课时间、课前准备工作和课后打分的时间计算在内,可获得的收入甚至还没有达到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在由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日推出的《学历之死:美国博士消亡史》一书中,作者赫布•柴尔德里斯以自己和其他非长聘教师的亲身经历,讲述了高等教育究竟如何导向了这种令人遗憾的状态。知名眼科专家陶勇教授、知名作家黄灯教授倾情推荐,社会学者严飞作序。

美国的学院和大学旨在为学生服务,并通过终身教师的长期工作、研究和稳定来创造知识,但今天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被兼职人员所主导。1975年,只有30%的教师处于临时岗位或兼职职位。到2011年,由于大学面临公共支持的减少和行政成本的膨胀,这一数字超过50%。而现在,据一些调查显示,多达70%的美国教授在课程之间疲于奔命,福利微薄,几乎没什么保障,而且工资极低。

这是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青椒之困”——当年轻博士顺利毕业,走上讲台正试图大干一场时,猛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兼职的讲课机器——捧着早已被规划好的课程大纲教授通识课程,照本宣科下拿着居于最低水平线的时薪,按课缔结的一纸合约无法给出任何保障——非升即走是常态,而长聘教职则遥不可及。

从拥有最高学历、最被看好的学生,到非升即走所驱使的不稳定劳动力,在学术职业临时化的背景下,博士群体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在高高抛起学术帽的同时,也一脚迈进了朝不保夕的巨大熔炉。而大部分学生将来所要面对的也正是这一部分为人师者。

作者指出,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的许多力量共同推动了这种转变,向我们展示了竞争所造成的损害,不仅对兼职教师本身,而且对学生、长聘教师、行政部门以及国家都是如此。当我们把教育工作者当作绝望的临时工来对待时,怎么能说是在重视高等教育呢?

本书克制慎重而又充满激情,文本源于事实,语惊四座。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李钧鹏评论这本书时说道:“这不仅仅是规模庞大的博士如何就业的问题,更是大学生能获得什么样的教育的问题,是我们都珍视的‘象牙塔’会走向何方的问题。”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