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少年马连良》将演 11岁新生郭小雷挑大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1 11:02

艺路繁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艺术传承教学成果展演暨中华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10周年展演活动将于10月20日至11月7日在天桥艺术中心和长安大戏院推出。

此次展演活动将呈现14台大戏,其中京剧《少年马连良》是一出为学生量身定制的剧目,迄今已演出10年,在致敬老校长马连良先生的同时,更见证着北戏历代“少马人”的成长,如今第一批“少马”主演都已成为北京京剧院和国家京剧院的青年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小马连良的主演是今年刚入校的新生、年仅11岁的郭小雷。“记得我8岁开始学京剧的时候,原本只是作为一种新奇的爱好,每周只学一次,真的没想到渐渐地,我就爱上了京剧。”10月10日,在接受采访时,郭小雷表示,“这次排演《少年马连良》的经历真是超级宝贵,让我体会到了每一个在舞台上闪亮的瞬间,背后都默默蕴藏着无数次的练习和辛苦汗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在这次排演中我感受得特别深。”

父亲是评剧演员出身,郭小雷从小就耳濡目染的接触到了戏曲,但当时懵懂的他并未真正对戏曲感兴趣,直到开始学戏之后。“我爸非常喜欢老生,所以也希望我能唱老生,于是就开始学戏。” 郭小雷透露,自己在刚开始学习京剧的时候,并不是一个特别自信的孩子,甚至也曾怀疑过自己。“因为我发现我学东西的速度似乎总是比其他同学慢一些。他们可能唱几遍就能记住一个段落,但我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让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学习京剧。”直到在《少年马连良》这个戏里扮演马连良,郭小雷从马连良的故事中找到了共鸣。“马连良先生小时候学戏的速度也并不快,但他从不放弃,始终坚持着,终于成为了被大家敬仰的“四大须生”之一。他的故事告诉了我——不是只有学得快的人才能成功。马连良先生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据郭小雷的老师王文端介绍,《少年马连良》中演马连良小时候的演员非常难选,“既需要个头小一点,又要嗓子好一点,这很难。因为孩子们一进校就面临着变声,很多孩子虽然动作没问题,但已经唱不了了。正巧,郭小雷的条件都具备,所以被选中。所以整个假期都在给他排练。”

为了能演好这个角色,郭小雷几乎和老师王文端同吃同住,不分昼夜的排练,“王老师不仅是我的老师,也成了我的引路人,她带给我太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首先,她教给我正确的唱腔方法、身段的协调性、以及如何将情感注入我的表演中。但更重要的是,我从王老师身上学到了无尽的耐心和不懈的奉献精神。她总是那么的耐心,无论我犯了多少次的错误,她都会平静而坚定地指导我,直到我完全掌握。她每天亲自与我一起练习,即便是很晚了,也从不抱怨。我还学到了如何坚持。尽管面对困难和挑战,王老师从未退缩。她总是鼓励我,这给了我巨大的信心和动力去克服那些在学戏路上的障碍。在我感到沮丧或者失落的时候,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鼓励我、安慰我。这些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不仅要有技艺上的精进,还要有一颗坚韧不拔和充满爱的心。这些都是我从王老师身上学到的宝贵品质和京剧艺术的真谛,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郭小雷的老师王文端提供的排练照

对郭小雷来说,在进入戏校之前和之后学习京剧的经历,真的是大不同。“我们有机会参与各种各样的演出活动,甚至与一些资深的演员们同台演出,这些经历无疑是我之前在学校外部无法获得的宝贵财富。”与此同时,戏校的学习也更加严格和要求更高。“我们有更固定的训练时间,每天的排练非常辛苦,但也正是这样的训练,让我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有较大的提高。尤其在学校,有很多前辈和老师的榜样在前,让我更加清楚要走的路怎么走。虽然进入戏校后的学习生活比之前更加严格和充实,但我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这种专业的、系统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到了京剧的魅力,也让我更加坚定要走好这条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