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余生,学会和不喜欢的人相处
诗词天地 2023-09-20 08:00

明代学者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说: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惟在自持者两得之。”

说的是居家的地方不一定非要没有坏邻居,聚会的时候也不一定要没有损友,关键在于自持,从他们身上汲取有益的东西。

我们一辈子遇到那么多的人,灵魂契合的人寥寥无几,余生,要学会跟不喜欢的人相处。

01

看清一个人用不着翻脸

管宁是一位三国时的名士,与之交好的是一个叫华歆,两人情同手足,不分你我。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起在院子里读书,外面一阵喧闹,有一个大官路过,前呼后拥的好不热闹。管宁正襟危坐,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反观华歆时不时的把头探出去,最后忍不住直接出去凑热闹了。

回来之后还兴奋的说起外面的场景以及做大官的愿景,虽然面前放着书,但是心思已经完全不在学问上了。

看到这种场景,管宁才发觉自己看错了人,拿起刀把两人同坐的席子划开,表示不再是朋友。

这也是“割袍断义”的由来。管宁是个聪明人,所以他选择及时止损,适可而止。

人跟人相处,难免会有些摩擦,也难免会受到些伤害,道不同就不必再同行。

村上春树说过:“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中。”

与其争论的喋喋不休,恩断义绝,倒不如坦然接受,不理便是。

有时候争赢了道理,也会输了心情,看清一个人的本性,学会从这段关系中慢慢抽离,才会有更好的状态和心情去迎接更好的明天。

02

性格不和,不说再见

心理学上有一个“晕轮效应”:

人们会根据对一个人的最初印象,推论出他的其他特质。

这也是我们平时不知不觉就形成了刻板印象,在心里就有各种各样的标签。与之相近,志趣相投就报团取暖;性格不同就冷漠处之,老死不相往来。

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

某些人觉得世界上快乐的事是和“同类”交朋友,抱有这种思想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结识各种朋友的乐趣。

不要只想着和喜欢的人打交道,也要学会和不喜欢的人打交道,你虽然不喜欢他们,但他们也是活生生的独具特点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所排斥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厌恶别人的缺点或观点,正是因为那是我们所不能接纳的自己,是自心的痛。如果能选择面对或包容,就是一种成长。

换个角度,天地自然宽。

03

与人相处,留有余地

曾国藩和左宗棠素有不和。

曾国藩初建湘军,当时正处于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的时候,曾国藩多次大败。左宗棠多次不给面子,甚至在朝堂之上还多次上书请求弹劾曾国藩。

有人传出左宗棠瞧不起曾国藩,两人似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

但是在左宗棠率兵出征新疆时,其他各省的军饷供给都非常有限,只有在两江总督任上的曾国藩足额发放,有求必应。

在大事面前,曾国藩明白是非,与人相处的时候相融才是智慧。

曾国藩是这样评价左宗棠的:

“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而在曾国藩逝世后,左宗棠的挽联是这样的: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与人相处的时候,话里藏有几分软,别人就会敬你几分情。

即便眼前的人自己并不喜欢,但是并不妨碍与之交往。凡事留余地,做事不做绝,让两个人都活得体面。

“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渡人,也是渡己。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

别被初遇的印象所束缚,多相处一段时间,能融则处,不融则离。君子之交淡如水,与人相处,不争不吵,不辩不闹,心态放好,便每天都过得舒心。

人这一生,相遇是缘分,相识是福分,相知却是情分。

年纪大了,心里容的人也就多了。

看清一个人,用不着翻脸,淡然处之保持礼貌就行了;

性格合不来,也别说再见,慢慢接触会有其他闪光点;

与他人相处,留一分余地,日后相见才有更多的可能。

遇到喜欢的人,要好好珍惜;遇见不喜欢的人,也要学着相处。愿你能和喜欢的一切相遇,遇见的一切都喜欢。

*文章内容综合来源于网络,编辑:安歌。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