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共建互联互通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共创沙龙搭起沟通桥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31 18:54

8月31日,由北京市商务局、西城区人民政府指导,北京青年报社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主办的“北京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共创沙龙”在北京· 新华1949产业园成功举办。

微信图片_20230831201653.png

本次沙龙旨在落实商务部等13部门日前联合出台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推动便民生活圈工作由试点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为供给和需求两侧搭建沟通桥梁,为北京高品质便捷生活的创造者、建设者提供广阔的交流展示平台,最终促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微信图片_20230831185234.jpg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郭文杰出席沙龙并表示,很高兴参加北京青年报社与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共同主办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共创沙龙”。他指出,要建好这个“圈”,就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先要摸清“有什么、有多少、怎么样”,做到“手上有账、心中有数”,建立“网点账”“业态账”“空间账”。如大兴清源街道将商务楼宇可租售空间外观、楼层、面积、消防等级、物业级别等录入平台,丰台东铁匠营街道完善网点和空间“两本账”,为精准织补打下基础。还应搞懂“缺什么、忧什么、盼什么”,做到“集中资源、定向发力、精干巧干”,形成“需求账”“项目单”。如东城前门街道草场四条社区“小院议事厅”以“议百姓关心事、筑社区智慧家”为导向解民忧。进而明确“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做到“因地制宜、一圈一策”,定好“计划表”“方案库”“路线图”。如西城自我加压,创新“一圈一导则”模式制定十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方案。

郭文杰指出,建好这个“圈”,更要针对性解决痛点堵点,在挖掘空间、降低成本、业态搭载、综合体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空间载体是基础,既要千方百计挖掘可用空间,又要控制好租金成本,着力“扩容降本”。如景山街道利用腾退后的地铁盾构空间打造美后肆时市民活动中心,广外街道利用地下库房建设广外生活馆。在形态上鼓励打造一站式便民综合服务设施,高低消费频次业态融合搭载。如海淀西三旗街道枫丹丽舍“邻聚里”,由街道提供用房、企业出资建设运营,打造集聚小修小补、洗衣家政、开锁配钥匙等多项便民服务的社区e中心。

他表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和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腾退空间利用等城市治理一体谋划、统筹推进。政策集成与创新是保障,部门之间协同联动、政策同向发力,推动便民生活圈、养老托育圈、文化休闲圈等“圈圈融合”,满足市民高品质、多样化消费需求。各方合力是关键,希望“一刻钟品质服务共建联盟”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协会、企业、社区、居民的力量,共商共谋、共建共享。

他特别强调,便民生活圈建设是居民身边的事,居民感知最直接,要多听听居民的“心里话”“金点子”。本次沙龙应邀前来的相关协会和社区代表、企业代表就恢复和扩大消费、提升城市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互相沟通交流,主办方媒体也发挥了“新闻+服务”的延伸功能,把新闻报道工作和供给侧改革、扩大内需深刻结合,是主题教育中“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一次生动实践。

微信图片_20230831201416.jpg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一级调研员任宏伟祝贺本次沙龙召开,他指出,近年来,商务部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围绕”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创建以人民为中心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指导各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问需于民在前,方案规划跟进,因地制宜,一圈一策推进,北京市便民生活圈工作有政策、有招法,成效突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