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将对学校交通治理“成绩”每季度排名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8-30 18:30

今天上午,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市教委获悉,今年将重点对列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的72所学校开展综合治理,并将全市所有存在交通拥堵问题的中小学、幼儿园全部纳入治理范围,对学校交通治理开展监测分析,每月通报、每季度排名。在机动车进出校园管理方面,本市明确要求,上下学时段禁止机动车进入学校,教职员工车辆在学生入校前进入,在学生放学后再离开。校内机动车行驶或停放,须与学生活动区域物理隔离。

资料图

上下学高峰增强校园周边执法力量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本市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学校交通综合治理模式。“治理理念上,我们坚持,学校周边交通管理要以安全、有序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道路提速为目标。相反,相关道路要予以限速。通过配齐设施、配足人员、加强监管等方法,使学校门前慢下来、静下来、安全有序。”市交通委交通综合治理处副处长杨广岳介绍。

治理方式上,由教育部门牵头制定年度治理方案,交通、公安、公安交管、属地政府等多部门互相配合,各司其职、互相协调、齐抓共管。

2018年至2022年,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采用每年一批、滚动推进的方式,累计治理学校264所。跟踪监测学校的平均得分,由2019年的63.8分提升至2022年的83.4分,综合治理初显成效。

“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上下学高峰期间机动车、非机动车占道停车、停放秩序混乱问题仍然存在,如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新文化街校区、北京邮电大学附属小学今典校区、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润泽校区)、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等。”杨广岳介绍。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要通过“小手拉大手”等方式,教育学生家长遵守交通规则,自觉规范停放车辆;继续推进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在校园周边增强执法力量,维护交通秩序。

据悉,今年,本市将持续对学校交通治理开展监测分析,每月通报、每季度排名。

教职员工车辆须在学生入校前进入

今年,本市对列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的72所学校,对市民反映交通问题突出的学校重点开展治理,将全市所有存在交通拥堵问题的中小学、幼儿园全部纳入治理范围,并将校内的交通安全纳入治理内容。

市教委学校后勤处四级调研员王建水介绍,本市持续完善校园周边“六类交通设施”,具备条件的,设置单行道或限行道,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移动交通信号指示灯,或在学校门口附近进行影响交通通行的设施改造等。

顺义第十五中学周边道路狭窄,车流量大,接送学生车辆车体较长较宽,转弯半径大,学校进出口较窄,接送学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顺义区教委牵头组织区公路分局,区经信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顺义分公司等单位,通过改造学校门口排水沟,把学校门口拐弯由直角改成“八”字形 ,移除电线杆等措施解决了学校周边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

同时,科学设置慢行系统,合理设置校园周边公交站点和通学车站点,施划非机动车停放区,规范自行车停放。在有条件的学校规划设置学生集散区、家长等候区和护学通道等,规范学生家长等候和学生集散秩序。

今年年初,市教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印发《2023年中小学幼儿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时,将校内交通安全纳入治理范围,并且明确校内机动车行驶或停放须与学生活动区域物理隔离,如校内不具备物理隔离条件,须禁止机动车进入校园;不得出租出借校内场地停放校外车辆,不得利用学校用地建设对社会开放的停车场。

本市还明确要求,上下学时段禁止机动车进入学校,教职员工车辆要在学生入校前进入,在学生放学后再离开。其他确实需要进入学校的机动车,比如垃圾清运车、学生餐外送车等车辆都要求定时间进入、定人员负责、定路线行驶,并且要限速低速行驶。具备条件的学校还要“人车分流”,学生和机动车进出学校不用同一个校门,车辆行驶路线与学生活动空间彻底物理隔离。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