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银行空间 券商与第三方强势突围 二季度券商公募保有规模创新高
财联社 2023-07-23 09:29

(原标题:挤压银行空间 券商与第三方强势突围 二季度券商公募保有规模创新高 上海证券成最大黑马)

公募基金代销江湖风起云涌,券商、银行及三方机构之间基金保有规模此消彼长的趋势也愈发鲜明。

7月21日晚间,2023年二季度公募基金代销保有规模数据最新放榜。相比一季度,全行业权益基金(股票+混合)保有规模表现稍显弱势,环比下滑3.34%至5.60万亿元;在固收、债券类产品更为抢手的情况下,二季度非货保有规模进一步攀升至8.50万亿元,环比增幅为3.09%。

从权益保有规模市占率来看,尽管今年二季度银行(49.54%)、券商(23.49%)及三方机构(25.35%)依旧三足鼎立,但经过长期的角力互搏,三大阵营中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变动:一是银行权益保有占比首次跌破50%关口,而在2021年一季度银行市占率高达59.82%;二是券商权益保有市占率节节攀升,从2021年一季度的16.12%提升至2023年二季度的23.49%,再创历史新高。

权益保有、非货保有规模呈现“此消彼长”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各渠道均在发力ETF赛道,ETF规模增加,使得非货保有规模增长,同时主动权益在收缩,进而导致券商的保有份额提升,而银行份额下降。”兴业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徐一洲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在券商渠道中,中信证券连续三个季度登顶,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是唯二的两家规模跻身“千亿俱乐部”的券商。此外,保有规模跨过500亿门槛的共有9家,新增平安证券。

前十券商名单进行了洗牌,招商证券与中信建投位次互换,招商证券跻身权益保有第4,中信建投滑落至第5;平安证券提升至第7;海通证券成功挤掉东方证券进入权益保有规模前十,东方证券则遗憾退出TOP10。

上海证券成为二季度的最强“黑马”,权益保有规模增长了31%,而华宝证券、东方财富、东海证券、民生证券、国金证券等多家券商的权益保有规模增幅也超过10%。

银行的权益保有市占率首次跌破50%

2023年二季度公募基金代销保有规模数据最新出炉,共有51家券商、26家银行、19家第三方销售机构、5家保险/基金销售子公司入围百强。其中,银行环比减少1家,三方销售机构增加1家。51家券商中,西部证券新晋跻身百强,而渤海证券被挤出。

今年二季度,前100家基金销售机构的股票+混合基金保有(也称“权益保有”)规模达56012亿元,环比下滑3.34%,不同渠道二季度的表现相对分化。

券商渠道继续保持在权益基金销售的优势,今年二季度的权益保有累计规模达13160亿元,环比增长2.38%,已经连续3个季度权益保有正增长。银行、三方机构、保险/基金销售子渠道分别环比增长-5.64%、-4.4%、8.1%。

相比之下,各渠道的非货基金保有数据均有所增长,二季度非货公募总保有规模达84995亿元,环比增长3.09%。

各销售渠道中,保险/基金销售子由于保有规模小,增长相对较高,非货保有环比增长14.6%。比较亮眼的是第三方销售渠道,二季度非货保有规模达29402亿元,环比增长5.43%。券商渠道非货保有累计达15308亿元,环比增长4.72%。而银行渠道环比增长0.49%。

公布保有规模的两年半内,代销江湖已悄然发生变化。整体来看,银行渠道市场份额下降,仅占五成;另外的五成由券商和三方占据,券商渠道市占率提升,三方销售机构相对稳定。

首先,银行渠道的市场份额稳定下滑,今年二季度银行渠道的权益保有市占率首次低于50%,达49.54%。而在2021年第一季度,银行渠道市占率高达59.82%。

其次,券商渠道权益保有的市场份额从最初的16%提升至23%,稳定增长。三方机构权益保有的市占率近几个季度稳定在25%左右。

非货基金保有规模方面,银行渠道的市场份额很早就跌破50%。2023年二季度,银行渠道非货保有的市占率为46.03%,市场份额环比下滑,且是唯一下滑的渠道。相比之下,二季度三方渠道非货保有规模的市占率达34.59%,券商渠道的市占率为18.01%,保险/基金销售子的市占率达1.37%,市场份额均有所提升。

中信连续三季登顶,近七成券商权益规模增长

尽管二季度A股行情仍在筑底徘徊,但券商渠道内比拼公募基金保有规模的火药味丝毫未减,多个变化均能看出。

一是中信与华泰间的寡头竞争依旧看点十足,两家也持续跻身于保有规模的千亿俱乐部。今年二季度,中信证券再度拿下公募基金保有的头把交椅,权益保有规模为1372亿元,增长4.81%;非货保有规模达1708亿元,增速为8.51%,这也是中信证券连续登顶的第三个季度。

相比之下,华泰证券在后劲上稍显乏力,权益保有规模环比增长1.17%至1297亿元,非货保有规模增长5.94%至1517亿元。这也意味着,它与中信证券之间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

二是权益保有规模达到500亿门槛的券商有9家,新增1家为平安证券。具体名单是:广发证券(824亿元)、招商证券(726亿元)、中信建投(722亿元)、银河证券(618亿元)、平安证券(547亿元)、国泰君安(511亿元)和国信证券(5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上半年在ETF业务上的全面发力,平安证券成为第一梯队券商中的最大黑马,权益(10.06%)及非货保有规模(11.34%)增速双双达到两位数。借此,平安证券也超越了国信证券及国泰君安,位列权益保有规模券商榜的第7位。

三是对比一季度来看,35家券商权益保有规模实现增长,占比接近七成,其中9家券商增速达到两位数。从增幅来看,上海证券成为二季度的最强劲黑马,权益保有规模从42亿元增至47亿元,凭借31.25%的增速遥遥领先。排名方面,上海证券同样进步神速,从渠道内的48名跃升至43名,喜提进步最快称号。

除此之外,权益保有规模环比增速达到两位数的还有华宝证券(16.67%)、东方财富(13.85%)、东海证券(12.90%)、民生证券(12.50%)、国金证券(10.95%)、国元证券(10.94%)、华安证券(10.81%)和平安证券(10.06%)。

四是12家权益保有规模出现缩水的券商当中,也不乏大中型券商。权益规模退坡最显著的三家券商为光大证券(-7.06%)、国信证券(-6.72%)和东北证券(-5.26%),国信证券的排名也因此由第7降至第9。此外,财通证券(-4.55%)、华西证券(-4.24%)、湘财证券(-2.74%)及东方证券(-2.43%)等券商权益保有规模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

上海证券成最大黑马,TOP10阵营明显洗牌

TOP10阵营位次出现的明显洗牌,也是今年二季度券商公募基金保有规模激烈比拼的一大缩影。这10家券商中,有6家位次较一季度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招商证券与中信建投位次互换,招商证券超越中信建投成为权益保有第四名,这也是前者在公募保有排名上的最好成绩;中信建投则滑落至第五。

其次是平安证券对国信证券、国泰君安的超越,凭借权益保有规模两位数的增幅,平安证券进步两个位次至渠道内第七,直接取代了国信证券。

再就是东方证券与海通证券之间的比拼,海通证券成功挤掉东方证券进入权益保有规模TOP10阵营,这也是海通证券时隔近两年再次回归前十;东方证券则遗憾告别TOP10阵营。

与此同时,中小券商里也出现了不少黑马选手,且名次提升最快的券商当中,基本上都实现两位数规模增幅。二季度,权益保有名次提升最快的是上海证券,进步5个位次至第43名,上海证券同时也是权益保有规模增速(31.25%)最高的券商。在名次跃升上有较好表现的券商还包括华安证券(+3)、平安证券(+2)、东莞证券(+2)、民生证券(+2)、东海证券(+2)。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季度有16家券商被赶超,名次跌落最明显的分别是:国海证券(-3)、第一创业(-3)、万联证券(-2)、国信证券(-2)和湘财证券(-2)。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年来,万联证券权益保有规模排名陷入了节节退坡的境况,从2022年三季度的41名降至今年二季度的48名,接近跌落百强榜单的危险边缘。

此外,在末位争夺赛中,渤海证券不敌西部证券,与公募基金保有百强阵营擦肩而过,而这也是渤海证券首次跌出百强名单。西部证券则在几经浮沉过后,重新回到百强榜上——2022年四季度,西部证券排在渠道内45名,2023年一季度掉出百强,到二季度则回到第51名。

券商渠道集中度较为稳定

行业集中度方面,TOP100基金代销机构中,前5家代销机构的市场份额超过4成,这五家渠道分别是招商银行、蚂蚁基金、天天基金、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前10家渠道的份额接近6成。

据记者统计,权益类公募基金方面,前10家渠道的累计保有规模达23478亿元,市占率达42%;前10家渠道的市占率达58%;前20家渠道的市占率达74%。

非货公募保有方面,前10家渠道的累计保有规模达35363亿元,市占率达42%,与权益保有的集中度一致;前10家渠道的市占率达55%;前20家渠道的市占率达72%。

从券商渠道内部来看,权益保有规模方面,TOP3券商的累计市占率为27%,TOP5券商累计市占率为38%,TOP10券商累计市占率为57%,TOP20券商累计市占率为82%,以上数据环比无变化。

非货公募基金保有方面,TOP3、TOP5、TOP10、TOP20券商的市占率分别为28%、38%、57%、82%,与权益保有规模的集中度相似,且环比变化不大。

保有规模创新高,券商发力ETF业务势头高涨

有意思的是,2023年二季度公募基金保有规模的发布时点正好卡在了周五晚上。在得知自家最新的保有数据后,某头部券商代销负责人的第一反应是“可以过个好周末了”,言外之意也透露出,券商在公募保有规模的成绩相对理想。

从2021年一季度的16.12%到2023年二季度的23.49%,短短两年内,券商在权益基金保有规模上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且不断创下新高。对此,中金公司非银团队给出的解释是,券商表现相对亮眼或主要受益于在场内基金销售上的独特优势。兴业证券非银首席徐一洲也表示认同,他认为,当前保有规模成绩某种程度上就是各券商今年发力ETF的结果。

今年以来,权益与ETF基金规模呈现此消彼长,二季度权益ETF规模环比增速达到10%。紧紧抓住主动管理时代向被动管理时代切换的势头,各券商大力发展ETF业务的势头持续高涨。

一是ETF实盘大赛成行业标配。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今年来至少已有18家券商先后举办ETF大赛,包括:光大证券、东方证券、东北证券、兴业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华宝证券、长城证券、东莞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第一创业证券、平安证券、中金财富、华安证券、华兴证券、东方财富证券、湘财证券。

值得一提的是,在ETF实盘大赛上显著发力的券商当中,不少也在二季度保有规模上有不错的增速表现,包括平安证券、华宝证券、东方财富、国金证券、华安证券、东莞证券、海通证券等。

二是打造完整的ETF业务生态体系。典型代表是平安证券,在客群优势基础上,平安证券将ETF工具与买方投顾体系联手,建立了客户分层的买方投顾业务模式。平台端,流量、工具开发、运营资源向ETF场景倾斜,丰富ETF投资信息工具,实盘大赛丰富投资经验;供给端,建立ETF产品体系、建设ETF投顾服务体系;队伍端,训战结合,培养资深投顾队伍、塑造IP品牌,指导队伍开发ETF组合和配置工具等等;内部考核端,公司将ETF业务纳入年度考核重点组成部分,围绕ETF持营和保有提升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

“从经营结果来看,虽然场外产品增长发力,但基于场内ETF保有的增长,平安证券上半年继续维持较高的产品保有增长水平。”平安证券经纪业务事业部产品与财富管理中心执行总经理徐海洋表示。

根据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布局指数型产品的做法,确实在行业中备受推崇。“上半年主要上架各种指数型基金,来保证客户体验的同时,也保持了产品保有规模。”华北某中型券商表示。安信证券同样提到公司非常重视指数、指数增强类产品的推广,积极开展面ETF大赛活动。围绕ETF等品种持续打造和完善服务生态圈,海通证券也表示,将通过整合生态圈内的资源,不断提高客户的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实现利益共生、财富共同增长的目标。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