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肖榕|悲歌傲笑,都是你应得的祭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0 12:42

肖榕在北青副刊工作期间,一直担任“求新知·视界”(曾用名“西洋镜”“东张西望”)的责任编辑,负责版面全部内容的策划、约稿、修改、编辑和制作。为方便交流工作和沟通感情,她特为海外作者们创建了一个微信群。得知她离世之后,在这个她亲力亲为一手创建的群里,作者们纷纷表达难以抑制的悲痛与不舍。不少朋友回忆起与肖榕交往细微点滴,一段段共同创造的记忆,读来十分动容。

在此,我们特将这些文字编辑、整理、集纳,以殇肖榕。(文章排列不分先后)

◎李树波(海外作者)

这几日想到肖榕,总会心头一缩,随即潸然泪下。

多次约好”到北京一定要请吃饭”,虽然两相恳切,但总有更急切的事。三年来回国四次,都围着父母转,将此约一抻再抻,终至阴阳两隔。

但是说难过又不是难过——像雪终于落下,像昆山玉终于崩塌,知道这天会来,在它发生的那天,感受着陨落的份量。悲壮大于悲伤,凄怆大于凄婉。

这份情谊基于文字之交。翻看我们在微信上的聊天,主要在聊稿子。

2020年3月,她约各国华人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写疫情见闻,对我提了一个“深度分析挪威抗疫策略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要求,需要有大量权威资料和数据支撑的那种。她亦意识到对我大量时间的突然需索似乎有点过分,话音一转,以“暂时没时间写深度观察,就从某个角度切一下也可”收尾。话术何其圆融,我也只能说“试试吧”,她立即热烈鼓掌:“你肯出手就太好了!”给我虚荣心相应的满足。

我深知海华作者是不好搞的——对于许多国内媒体编辑来说。

时差的麻烦最微小,如果不说完全不足道的话。

海华们基本都有自己严格的时间管理和成本核算,要从ta们那里撬些时间出来很难。一篇高质量的文章,要构思,要采访,要核实,还得写出来,所有这些时间,都得从人家已经严整有序的工作学习家庭健身结构里生撬出来。而另一方面,媒体能给作者提供的,海华们难得用得着——人民币得等回国用,报纸只能看到电子版。

好吧,别家媒体对作者是用胡萝卜引导驴子拉磨,肖榕对我们这群海华作者就是用精神胡萝卜引领着几十只猫过马路——因为我们散居世界各地,性格各有峥嵘,带一支海华作者队伍几近不可能。我不知道她怎么办到的,反正她办到了,优雅地。

非但如此,她还成功地把这些猫拢成一群,移交给了下一任编辑。

回想起来,肖榕让我心甘情愿(有时心不甘情不愿)优先处理她的“租子”。也许是因为某种“使命感”。这仨字谁也没说过,但我这个媒体逃兵和她这媒体现役,许多时候也不用真的说什么。这些,是读者需要的。不管怎么样,把那些给表达出来。这棒子沉甸甸地递过来了,我能让它掉地上吗?咱还是要脸的。就在这一次次接力中,也感觉自己还是有心的,也是能尽一些微薄之力的。

她退居副刊,坚守着新闻;退居病房,也对自己生命背负着全责。

我家人患病,向她求教。各种专业语汇、治疗方案、相关网站源源不绝从她那边送过来,真惊到我了。我暗想,作为病人,你有权放纵一点、糊涂一点、任性一点。但她好像决定了,人生任何一张考卷,只要允许她上场,就一定要拿满分。

5月份,她沉寂了一个多月的微信发来消息,回复我之前的问候。不是泛泛的”我还好”或“不太好”,依然是堪称新闻报道典范的精确表达——病情发展各项指征、心态之煎熬和精神上之超然。真是服了你这熏染了专业主义精神的豪侠气了。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悲歌傲笑都是你应得的祭奠。这四十九年的浮生逆旅,由此别过,来日相见。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