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头版:为什么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
农民日报 2023-07-08 08:17

仓廪足,天下安。保障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关于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责任”二字。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提出:“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2021年底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响鼓重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很明确,现在关键是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责任扛起来。”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将重农抓粮工作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为进一步强化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筑牢稳粮抓粮的制度基石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为什么要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这一部署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长期以来,与其他经济作物生产和其他行业相比,粮食生产经济效益较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有限,再加上农资等生产成本上涨,一些地方抓粮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地方出现耕地质量下降、季节性撂荒等现象,甚至是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部分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粮食自给率下降。如果都只想吃饭不想种粮、只想吃肉不想养猪,把“米袋子”“菜篮子”的责任完全推到市场上,长此以往,谁来保供?而且粮食生产向主产区过度集中,给粮食主产区带来不小的资源环境压力,也增加了流通调运的风险。一旦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产区调不出粮、销区吃不上饭,就要严重影响人心安定、社会稳定。“三日不见绿,两眼冒金光”,老百姓对蔬菜的需求尚且如此,若是“一顿不吃饿得慌”的粮食出了问题,又当如何?

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领域多、主体多、环节多,不仅中央有责任,地方也有责任;不只是农口一个部门的事,也不光是政府部门的事。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就是要将重农抓粮的责任主体从省长负责升格至党政同责,全面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特别是一把手抓粮食生产的政治责任,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抓落实的制度优势,形成共抓粮食生产的强大合力,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落实党政同责,首先要把粮食安全真正放在心上。个别地方耕地保护不力、粮安责任失守,归根结底是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粮食的认知还停留在算经济账、眼前账的阶段,没能从讲政治的高度、以谋全局的眼光正确把握“国之大者”。衡量一个地方领导干部得不得力、合不合格,可不仅仅看GDP、能不能抓上几个项目,更主要看是否按照党中央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局部服从整体,把粮食安全这类党中央交办的大事要事办好办妥。在当前各地发力拼经济的时候,更要谨防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的思想冲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粮食安全底线,决不能走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

落实党政同责,关键要把重农抓粮切实落在干上。为政贵在行,在吃饭这件大事上,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不仅要亲自上手抓,还要抓得紧、抓得细、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各地无论耕地多少,不管属于主产区、主销区还是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并力争多种粮、多增产。主产区要发挥传统优势、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产销平衡区要确保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主销区要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减轻外部依赖。各地各司其责、各尽其责,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才能更加牢固。

落实党政同责,还要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监督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运用考核结果实打实地倒逼地方党委和政府干好该干的事、担好该担的责,防止嘴上喊得震天响、脚步却如千斤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迟迟不见实效。目前,压实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有关办法已经出台,对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种植结构调整等重点事项设置了“一票否决”项。2023年是“首考”之年,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对标对表谋划落实好各项工作举措。土地不会说谎,付出了多少汗水,就会收获多少粮食。到了交账之时,究竟谁在“裸泳”,自然可见分晓。

在人多地少的现实条件下,解决好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必须举全国之力,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面压实主体责任,切实推动各地各级党委和政府将粮食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不断提升我国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让中国人的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稳,为稳定我国经济社会大局筑牢坚实根基。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