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在唐朝,常和契丹一起出现的奚人,地盘在哪?
地图帝 2023-07-02 16:00

在唐朝,契丹人是非常活跃的。只要在契丹人出现,一般会有一个部族跟着出现,就是奚人,堪称孟不离焦,焦不离孟。

奚人和契丹人之所以经常搭档出现,他们确实是如假包换的亲兄弟。“奚”是简称,全称是库莫奚,和契丹人同一个祖先,就是鲜卑宇文部。这个宇文部不是指南北朝建立北周的宇文泰,而是指五胡十六国时,割据在今蒙辽冀三省区交界处的强大部族。

宇文部和建立前燕、后燕的鲜卑慕容部是死敌,因为双方的生存区域基本重叠,所以刀兵不断。东晋建元二年(公元344年),燕王慕容皝决定讨伐宇文逸豆归,慕容部一战灭掉了宇文部,一部分宇文部众就逃到了松漠地区,分别形成了库莫奚和契丹,也就是《魏书》说的:“(契丹与奚)异种而同类”。所谓松漠地区,就是现在内蒙古的赤峰市一带,处在内蒙古高原、燕山山脉、东北平原南端的结合部。库莫奚人善于射猎,经常和周边各部族抢生产、生活物资。此时的库莫奚和契丹还居住在同一区域,直到北魏登国三年(公元38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出兵大败库莫奚和契丹,二部才开始分居,但相距依然非常近。

魏军击败库莫奚的地点在饶乐水,而库莫奚兵败后,依然生活在饶乐水流域。饶乐水就是被视为西辽河源头的西拉木伦河,西拉木伦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黄色的河”。从北魏到隋唐,库莫奚的活动区域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当时称为吐护真水)之间的区域。北魏时期,库莫奚虽然臣服,但已具备割据的实力了。库莫奚分为五部:辱纥主、莫贺弗、契个、木昆、室得,每部各设小帅一名,称为俟斤。五个俟斤都要听大帅的,称为阿会。北朝后期,突厥开始崛起,库莫奚臣服于突厥,隋朝时不再称库莫奚,只剩下一个字:奚。

唐朝初建时,经常被突厥欺负。奚人作为突厥的马前卒,少不了跟着突厥对唐朝“动手动脚”。奚人其实是不愿意攻唐的,至少不愿意受突厥的奴役。突厥实在太贪婪了,奚人好不容易有点积蓄,都被突厥搜刮的毛都没剩几根。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击败东突厥,不但解决了中原的北线安全问题,也解救了奚人等部族,对此奚人是心存感激的。

如何解决臣服于东突厥的这些部族?太宗决定让这些部族留在当地,设羁縻府州进行管理,唐朝设都督府由他们自治。而最早设立的两个都督府,就是契丹人的松漠都督府和奚人的饶乐都督府。松漠都督府在北,居于辽河上游,奚人的饶乐都督府偏南一些。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奚人在帮助唐朝讨伐高句丽时有功,封奚人首领可突者这饶乐都督,赐李姓。饶乐都督府下设六州,这些羁縻州是不需要向朝廷进贡赋税的,就是送一些土特产,野鸡野兔之类。这也是奚人愿意臣服于唐的重要原因,突厥没有农业生产,只能掠夺其他部族。而唐朝地大物博,根本看不上奚人的那点东西,有更充足的经济空间满足奚人的要求。

奚人对唐朝的恭敬,是因为唐朝强大。唐高宗时内部混乱,唐朝对东北各部族的管理出现了一些松懈,奚人又和亲兄弟契丹人一起作乱。高宗派名将薛仁贵等人征讨奚人和契丹人,奚族酋长匹帝和契丹酋长阿卜固人头落地。武则天的神功元年(公元696年),契丹人和奚人共同发动营州之乱,引发唐朝东北方向的剧烈动荡。奚人之所以失败,重要原因是突厥默啜可汗在背后偷袭。奚人的实力被周军打败后严重下降,又不得不臣服于突厥。折腾了一大圈,奚人什么也没捞到,又回到了历史的原点。

为了解决奚人这一边患,唐睿宗延和元年(公元712年,随后玄宗继位,改元先天),幽州大都督孙佺等人率兵长途偷袭契丹和奚人。而奚人早有防备,八千精锐骑兵已向西迎敌,在冷径山打了一场遭遇战。这一战,唐军惨败,将军李楷洛、周以悌等人被俘,孙佺也被奚人吓得搜刮了军中财物送给奚人求免死。奚酋李大酺似乎故意要给唐朝难堪,把的孙佺、李楷洛送给突厥,请默啜可汗处死。李楷洛命大,逃了回来。

此时的唐朝内斗加剧,太平公主把朝局搅的昏天黑地,唐朝没有多少精力对付奚人。奚人也发现了这个历史空窗期,经常和契丹骑兵一起抄掠幽州。唐朝无意和两部作战,对奚人和契丹采取以和亲为主的守势战略,封宗室女为固安公主,嫁给了李大酺。唐朝要经营东北,正在好卡在陆路要道中间的奚和契丹,是必须要解决的。奚人和契丹的骑兵实力非常强,唐军未必能一战灭掉。如果打持久战,会消耗唐军更多的人力物力,这对唐朝控制东北是非常不利的。玄宗采取的实际上是诸葛亮的办法,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控制大局即可。

整体上来看,奚人对唐朝的态度还是一会叛乱一会求和,怎么占便宜怎么来。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内外交困,对奚人还是以和为主。此后契丹开始崛起,奚人又臣服于契丹。契丹同样是个搜刮能手,到了晚唐时,受不了契丹酋长耶律阿保机的欺凌,有一部分奚人向西迁徙到了妫州(读“归”),就是现在的北京西北部的怀来和延庆之间,称为西奚。而留在原来祖居之地的奚人,则称为东奚。

文:姜狼,著《五代十国风云录》《三国原来是这样》《血溅江东》《五朝宰相》《逐鹿天下》《柴荣是个好皇帝》等二十余部历史书籍,欢迎转载。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