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胁迫外交及其危害
新华社 2023-05-18 18:04

美国的胁迫外交及其危害

目录

引言

一、美国的胁迫外交劣迹斑斑

二、美国的胁迫外交手段繁多

三、美国的胁迫外交危害全球

结束语

引言

美国惯于指责别国以大国地位、胁迫性政策、经济胁迫方式要挟他国服从、搞胁迫外交,但事实上,美国才是胁迫外交的始作俑者。胁迫外交的发明权、专利权、知识产权都非美国莫属。长期以来,美国胁迫他国无所不用其极,在胁迫外交上有极不光彩的“黑历史”。时至今日,胁迫外交更是美国外交政策工具箱中的标配,为实现一己私利,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的遏制打压都被用来在全球搞胁迫外交,世界各国深受其害,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连其盟友伙伴也难幸免。

本报告基于大量事实和数据,旨在揭露美国在全球推行胁迫外交的恶行劣迹,让国际社会进一步看清美国外交的霸权霸道霸凌本质,以及美方行径对各国发展、地区稳定、世界和平造成的严重损害。

一、美国的胁迫外交劣迹斑斑

◆197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亚历山大·乔治最早提出“胁迫外交”概念,用来概括当时美国对老挝、古巴、越南的政策。他认为,胁迫外交是使用威胁或有限武力,迫使对手停止或扭转已采取的行动。半个世纪以来,尽管国际格局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美国从未停止胁迫外交。从经济制裁到技术封锁,从政治孤立到武力威胁,美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演绎了什么是胁迫外交。

◆发展中国家是美国滥施胁迫外交的“重灾区”。1962年,美国开始对古巴实施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并持续至今。2015年,美古恢复外交关系,但美国并未全面解除对古巴封锁。2017年,特朗普政府再次加码对古巴制裁。2021年,拜登政府两度延长作为对古封锁、禁运法律依据的《对敌贸易法》有效期。持续61年的封锁给古巴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从燃料、食品、日用品到药品,美国对古巴的制裁封锁几乎覆盖一切,导致古巴长期面临物资严重短缺。新冠疫情期间,美国还阻碍古巴获取生产疫苗的原材料。美国新闻网站“人民世界”刊文指出,由于美国对古巴的封锁,导致古巴无法及时获得制造注射器的材料。由于美国禁止第三国向古巴销售呼吸机,古巴也无法购买抢救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所需的呼吸机,这给古巴人民带来极大伤害。

◆2006年以来,美国对委内瑞拉实施制裁,阻止委进入美国金融体系。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扩大对委经济和金融制裁,冻结委内瑞拉政府在美全部资产,并制裁其石油、银行、采矿业及140多名政府人员,严重打击委经济。委内瑞拉原油产量从2016年的每天近250万桶,下降至2020年的每天仅30万桶。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制裁导致委内瑞拉难以及时获得抗疫物资和食品、饮用水、汽油等基本商品。联合国单边强制措施对人权负面影响问题特别报告员杜汉发布的报告显示,制裁导致委内瑞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陷入严重粮食危机,基本医疗用品和设备缺乏,医疗保健服务条件恶化,孕产妇、婴儿以及严重疾病患者死亡率上升。2020年6月,美国财政部以涉嫌帮助委内瑞拉逃避美国制裁为由,宣布对3名墨西哥企业家和8家墨西哥公司实施处罚,冻结其在美资产,禁止其参与任何涉及美个体和实体的交易行为。

◆2006年以来,美国历届政府不断强化对朝鲜制裁。1988年以来,美国多年将朝鲜列入“支恐国家”名单。2016年,时任总统奥巴马签署制裁朝鲜法案,对历届政府已经实施的对朝制裁进行补充。2017年,美国通过《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对朝鲜实施进一步制裁,并要求SWIFT切断朝鲜银行与全球银行网络的联系。美国对朝鲜制裁措施涵盖限制贸易进出口、禁止朝公民赴海外打工、冻结在美境内资产、禁止与朝经济往来等方面。同年11月,美国海军“里根”号、“罗斯福”号、“尼米兹”号3艘航母同时现身东海,并与韩国海军联合举行高强度军演,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两度将伊朗踢出SWIFT系统,扰乱国际金融秩序。1979年,美国开始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当时冻结伊朗价值12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并最终扩大到全面贸易禁运。随着伊核问题发酵,美国禁止伊朗金融机构使用美国的清算支付系统开展美元交易结算,迫使伊朗与美元脱钩。2012年,为了全方位围堵伊朗,美国联合欧盟将伊朗从SWIFT系统中剔除,导致伊朗无法使用美元、欧元及任何其他国际货币进行跨境交易,其货币价值一年贬值约38%,伊朗对外贸易陷入衰退,进出口规模急剧下滑,原油出口量缩减一半。2018年,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再度将伊朗踢出SWIFT系统。美国智库研究表明,受上述制裁影响,伊朗损失一半石油出口和30%对外贸易收入。美国政府对伊朗肆意挥舞制裁大棒引发各界批评。2019年,现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撰文,批评特朗普政府的对伊政策只有胁迫,没有外交。

◆对白俄罗斯实施制裁。2004年以来,美国对白俄罗斯实施了17轮有针对性的制裁。目前,包括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内的16人受到美国制裁,其范围从旅行禁令到资产冻结。此外,还有10家白俄罗斯公司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

◆单方面对苏丹等非洲国家实施制裁。1993年,美国宣布制裁苏丹。1997年,克林顿政府宣布对苏丹实行全面经济制裁。2017年,美国仍将苏丹列入“支恐国家”名单,对苏丹的各项制裁措施继续实施,包括禁止对苏丹进行投资、贸易和贷款等。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驻苏丹办事处发布报告称,美国多年制裁导致苏丹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大量儿童因营养不良而死亡。此外,美国还对布隆迪、中非、索马里和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的个人和组织有针对性实施制裁。

◆对俄罗斯实施全方位制裁。2014年,美国对俄罗斯国防、金融和能源行业发布中长期融资禁令。2018年4月,美国再次宣布对俄罗斯38名个人和公司实施制裁,冻结其在美国管辖范围内的所有资产。2021年11月,美国宣布进一步实施“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相关制裁。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胁迫多国发布《关于对俄罗斯采取进一步限制性经济措施的联合声明》,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并限制美国对大多数俄罗斯能源公司的投资,美国还将俄罗斯主要银行从SWIFT剔除。迄今为止,美国及其盟国已经直接制裁2500多家俄罗斯公司及政府官员和个人。

◆违反公平贸易原则,对华强征关税。2018年7月,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约34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8月,宣布对价值16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9月,再次宣布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2019年5月,宣布将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从10%提高到25%;8月,宣布将提高对约5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税率,不断升级中美贸易战。

在芯片领域对华进行技术封锁。2022年8月,《芯片和科学法案》正式成法。该法计划为美国半导体产业提供高达527亿美元的政府补贴,要求接受联邦财政援助的半导体企业不得在中国等国进行实质性扩张。美国政府联合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组建所谓“芯片四方联盟”,意在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

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美上届政府推出“清洁网络”计划,以维护美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为借口,明确要求从电信运营商、手机应用商店、手机应用程序、云服务、海底光缆5个方面把华为、百度、阿里巴巴等中国企业完全清除出去。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等美政客多方游说、胁迫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入所谓“清洁网络联盟”。美国高官甚至恐吓塞浦路斯等国家,要求这些国家不准与中国5G供应商合作,否则后果很严重。美国已将中兴、华为、大疆等100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各种制裁清单,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打压TikTok、微信等中国社交媒体应用程序。

美国打着民主人权的幌子,炒作台湾、香港、新疆等问题,炮制“台北法案”、“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等形形色色的涉华议案法案,执意同对华贸易、技术交流问题挂钩,无理干涉中国内政,并胁迫西方国家同美保持一致。

大肆炒作所谓新冠病毒“实验室泄漏论”,不遗余力对华污蔑抹黑。美国无视《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动用情报部门发布所谓溯源调查报告。美方执意将病毒溯源问题政治化、工具化,给全球抗疫合作蒙上阴影。

◆美国首次以与伊朗开展石油贸易为由制裁印度公司。印度《经济时报》、《印度时报》等媒体报道,2022年10月,美国对总部位于孟买的石化贸易公司Tibaraji Petrochem实施了制裁,这是美国首次以与伊朗开展石油贸易为由对印度公司采取制裁措施。2023年4月,印度外交部宣布,印度和马来西亚政府同意用印度卢比进行两国间贸易结算。

◆对盟友实施胁迫外交毫不手软。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美国一半。为消除日本经济威胁,美国于1985年强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导致日本国内经济泡沫急剧扩大,房地产泡沫最终破灭,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1986年,针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崛起,美国迫使日本签订《美日半导体协定》,并对日本发起“301调查”,先后对日本半导体、计算机等多种产品实施贸易制裁,成功削弱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其市场份额从占全球市场50%下跌到2019年的约10%。

◆以“经济人质”为手段肢解阿尔斯通。2013年,美国动用《反海外腐败法》,逮捕阿尔斯通高管皮耶鲁齐,并诱使其签订认罪协议,据此套取更多对阿尔斯通公司不利的证据和信息。到2014年,为了向阿尔斯通施压,美国当局至少又逮捕3名皮耶鲁齐的前同事,以“经济人质”作为谈判筹码。在各方游说和施压下,2015年,阿尔斯通公司不得不接受美国通用电气的收购要求。《经济学人》就此评称,美国司法部的调查扭曲了阿尔斯通出售资产的流程,为潜在的美国买家创造了优势。

◆对欧洲挥舞关税大棒,干预市场竞争。2018年,美国政府动用《1962年贸易扩展法》232条款,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加征最高25%和10%的关税。2021年1月,为提高波音公司竞争优势,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对来自法国和德国的飞机部件等输美商品加征高达15%的关税,涉及商品总价值达75亿美元。

◆近年来,美国将胁迫的目标对准半导体产业,向世界多家芯片企业“勒索”机密数据,维持美国在半导体产业主导权。2021年9月,美国商务部发出通知,要求半导体供应链企业在45天内“自愿”提供相关信息,包括库存、产能、供货周期、客户信息等26项核心数据。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声称,如果企业拒绝,将动用《国防生产法》等工具让其提供数据。美国政府网站数据显示,在美国施压下,截至2021年11月,台积电、联华电子、三星、SK海力士、日本索尼半导体等70多家企业向美国商务部提交半导体供应链相关信息。

◆在经济金融制裁外,美国还擅长以支持代理人战争、煽动他国内战、提供武器弹药、培训反政府武装等直接或间接方式干涉他国内政,以打击“不听话”的国家和地区。20世纪以来,美国打着“民主”“自由”旗号,在拉美推行“新门罗主义”,在欧亚大陆挑起“颜色革命”,在西亚北非策划“阿拉伯之春”,在世界各地搞“和平演变”,肆意操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强权政治。2003年以来,接连发生的格鲁吉亚“玫瑰革命”、乌克兰“橙色革命”和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背后都有美国政府的影子。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和美国国际开发署等机构在推动其他国家国内抗议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开放民主网”刊文称,“颜色革命”的主要和直接原因是为了维护美国的战略扩张和能源安全等利益。

◆根据美国学者奥罗克所著《隐蔽的政权更迭:美国的秘密冷战》,1947年至1989年间,美国共实施了64次隐蔽的政权更迭行动和6次公开行动。1994年海地危机期间,美国通过小规模入侵行动迫使海地军政府放弃政权。当时的美国政府将此次行动誉为胁迫外交的典范。2003年,小布什政府将追加军费中的303亿美元列支为开展胁迫外交。英国《卫报》评称,别看美国对来自境外的干涉如此愤怒,他们才是这么干的行家。

二、美国的胁迫外交手段繁多

◆美元霸权是美国实施经济胁迫的重要基础。“石油美元”、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一票否决权”、以美联储为主导的双边货币互换等都是美元霸权的具体表现。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占据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绝大部分,使得美国可以通过出口通胀和贸易逆差,向其他国家转嫁国内经济问题。美国掌控了全球主要商品和资源的定价权,可以通过控制美元的汇率和利率,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和金融。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占据了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使得美国可以通过切断其他国家的美元供应和交易渠道,限制美元融通渠道、交易汇路等对其他国家施压和制裁。冻结财产、巨额罚款、拒绝金融服务都是美国借助美元霸权地位对他国实施经济封锁和金融制裁的惯用伎俩。

贸易管制是美国经济胁迫的重要手段。美国的贸易管制形式多样,包括制裁、限制进出口、加征关税、取消补贴、配额等,并根据不同目的和对象,设立名目繁多的贸易管制清单,包括特别指定国民清单、实体清单、未经验证清单、军事最终用户清单、行业制裁清单等。美国经常罔顾国际法和国际贸易规则,肆意挥舞“关税大棒”,迫使他国与其进行不平等的贸易谈判。近年来,美国动辄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限制通信、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投资,将外国实体或个人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限制其购买美国技术。通过签署行政令,强制叫停外国企业在美运营或禁止美国实体或个人与外国企业交易,对他国实施科技制裁,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长臂管辖”是美国另一项常用经济胁迫手段。美国制订了《反海外腐败法》《敌国贸易法》《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出口管制条例》等国内法并炮制一系列行政令,直接对特定国家、组织或个人实施制裁,以“最低联系原则”“效果原则”等模棱两可的规则任意扩大美国内法管辖范围,还滥用国内司法诉讼渠道对其他国家实体和个人搞“长臂管辖”。

◆促进所谓民主人权是美实施政治胁迫、干涉他国内政的常用伎俩。美长期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美式价值观”,渲染“民主对抗威权”,肆意干涉他国内政,企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来塑造其他国家和世界秩序,甚至干涉和颠覆他国合法政府,以达到削弱竞争对手、转嫁危机、制造混乱、破坏稳定等目的。

美国的政治胁迫目标包罗万象。无论是对手还是盟友、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型集团还是小型机构,只要美国认为有利可图且目标不肯就范,胁迫几乎成为美国的不二选择。美国打着“发扬民主”的旗号,在拉美搞“新门罗主义”,在欧亚大陆挑起“颜色革命”,在西亚北非策划“阿拉伯之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美国的政治胁迫手段层出不穷。美国根据不同的目标和情况,综合运用其军事基地、外交机构、情报部门、非政府组织、媒体机构等渠道和资源,收集信息、施加影响、制造舆论、操纵选举、支持反对派等各种手段多管齐下,公开和隐蔽、直接与间接相结合,干涉别国内政。

◆强大的军事实力为美大搞胁迫外交提供倚仗。美国在国际关系中动辄使用军事胁迫,肆意使用武力。近年来,美国年均军费预算超过7000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40%,超过其后面15个国家的总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出口国,美国常靠贩卖武器来增加财政收入和挑起地区冲突。美国的军事设施和人员遍布全球各个角落和关键地带。根据2020年《美国海外军事基地》报告,美国在全球共有800多个军事基地,17.3万人部署在159个国家,遍布欧洲、亚洲、中东等地。

美国频繁使用军事力量发起或参与各种规模和形式的战争和冲突。塔夫茨大学《军事干预项目:1776年至2019年美国军事干预的新数据集》报告显示,1776年至2019年,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近400次军事干预,其中半数发生在1950年至2019年间。二战后,由美国挑起或发动的大型战争包括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等。代理人战争是美国常用的军事干预手段,乌克兰、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巴基斯坦和也门等国家都饱受美国代理人战争之苦。美国布朗大学沃森研究所“战争代价”项目数据显示,保守估计,“后9·11时代”美国发动战争造成的军民死亡总数高达92.9万人,至少3800万民众流离失所。

◆文化科技软实力是美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服务胁迫外交的隐蔽手段。美国主导的西方媒体和国际社交媒体大力塑造和支持美国的胁迫外交。美国在新闻自由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通过各种手段对他国媒体抹黑压制。美国滥用文化霸权,向媒体部门巨额投入,支持其向其他国家思想渗透,进行煽动性宣传。更为无底线的是美国惯以捏造虚假信息攻击他国,并围绕其构建“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兜售误导舆论。

美国利用其文化产品宣扬美国价值观。好莱坞电影占据了世界70%以上的市场份额,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与其电影和电视节目、出版物、媒体内容以及政府资助的非营利性文化机构的节目息息相关,塑造了一个维系美国文化霸权的舆论空间,严重侵蚀了其他国家文化的独立性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美国情报机构在全球建立大量“渗透组织”。各色基金会、非政府组织成了美西方价值输出的“中间人”和文化渗透的“急先锋”。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文化自由大会等一众美国“渗透组织”和机构通过资金支持、提供培训、出版刊物、举办会议等方式向其他国家宣扬美国文化与政治观点,向全世界输出美国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大搞文化霸权。

三、美国的胁迫外交危害全球

◆冲击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事业。追求和平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和愿望,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和平的现实前提。但近年来,在“美国优先”“美国至上”理念引导下,美国的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族主义等倾向愈演愈烈。美国以自身利益为先,无视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与发展的迫切需求,热衷于操弄意识形态议题,搞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设立各种地缘“小圈子”,在全世界策动“颜色革命”,甚至不惜拱火浇油,从地缘政治斗争中谋取利益。美国的胁迫外交给全球和平与发展事业蒙上了阴影。

◆破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美国在全球经济胁迫行为愈演愈烈,严重破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导致世界经济被人为分割,进一步条块化、碎片化,使经济全球化出现严重倒退。为了维护霸权,美国正在从二战之后形成的全球化合作格局中退出来,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化规则的最大破坏者。世贸组织在美国的不作为之下几近瘫痪,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一体化趋势被美国阻碍和破坏。美国的经济胁迫行为不仅破坏了基于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形成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降低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区域乃至全球的生产成本,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阻碍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美国对委内瑞拉、古巴、缅甸、叙利亚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制裁和封锁直接打断这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在这些国家,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个目标中的绝大多数目标,包括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消除饥饿、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可持续工业化、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居住区等目标都因美国的胁迫打压变得遥不可及,全球发展事业屡屡受挫。美国对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等金砖国家和阿根廷、墨西哥、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制裁则严重损害这些国家的经济利益。

◆加剧国际社会分裂对立。美国为维护其全球霸权,遏制他国发展,热衷于以价值观划线,依靠挥舞关税大棒等手段胁迫他国加入“民主同盟”。借乌克兰危机拉拢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共同制裁俄罗斯,胁迫发展中国家选边站队。胁迫欧洲盟友同美一道对伊朗持续制裁,严重影响伊朗经济民生发展。美国的所作所为加剧国际社会对立,推高了世界陷入“新冷战”的风险。

结束语

美国是胁迫外交的发明者和集大成者。长期以来,美国通过经济封锁、单边制裁、军事威胁、政治孤立、技术封锁等种种流氓手段,向世界演绎了一个个胁迫外交的教科书式案例。正如美国学者指出,美胁迫外交的本质在于,“你要么与我们为伍,要么与我们为敌。美国应该引领,盟国则应该追随,而反对美国至尊地位的国家将会遭殃。”

美国不顾自身到处搞胁迫外交的事实,出于政治私利,动辄给中国等其他国家贴上胁迫外交标签。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传统就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从来不将世界各国分成三六九等,从来不搞胁迫霸凌那一套,而且历来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胁迫外交。中国从不以武力威胁他国,从不拼凑军事同盟,从不输出意识形态,从不跑到别人门口挑事,从不将手伸进别人家里,从不主动挑起贸易战,从不无端打压他国企业。诬蔑中国搞所谓胁迫外交,显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究竟谁在搞胁迫外交,谁在胁迫全世界,国际社会自有公论。在全球到处胁迫、制裁、霸凌,把他国搞垮、把世界搞乱,终会反噬伤及自身。美国应当好好治治自己滥施胁迫外交的老毛病,把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还给全世界。

编辑/马晓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