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创“新”力量 | “茶二代”着力家乡茶提档升级 让乡茶走出新路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4 16:23

在创新创业这片热土之上,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挥洒热血,锐气十足、有闯劲、有担当,更心系家乡。虽曾在外漂泊,但毅然决定返回梦想的起点,投身创业发展的时代大潮,为家乡建设增砖添瓦。与此同时,在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业的技术、市场壁垒不断被突破,给返乡创业的新青年们提供了宽广舞台。他们将梦想付诸实践,以奋斗致敬青春。

随着越多青年返乡创业,为家乡的振兴带来新观念,注入新活力。在2023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度小满推出【正青春·乡创新力量】系列策划,聚焦不同领域返乡创业的青年代表,展现他们在乡创、乡建中的时代风采。

暖阳三月,春和景明。

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桥安新村,嫩绿的茶山上洋溢着勃勃生机,漫山遍野的茶树争先吐露嫩芽。

这段时间陈智万每天连轴14小时,采茶、萎凋、烘干、焙火,制作武夷岩茶的每一个步骤他都要一一把关。“家里传统方式制茶品质是可以保证的,但苦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市面价格长期被打压。”

陈智万,90后“茶二代”,在小桥镇的茶厂圈中有不小的名气。从小跟随父辈种茶、制茶,从部队退伍后回到家乡,致力于家乡茶的转型升级,开启了自己的茶叶新路子。

退伍返乡创业 传统茶叶销售遇冷

小桥镇,地处福建省武夷山脉的东南面,高温、多雨的气候资源,加上丘陵地形,给茶叶种植带来了天然的生长条件。据了解,小桥镇茶山种植面积达4.2万亩,约占全市茶山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大小茶企586家,茶叶销售约占全市的70%左右。

时间拨回2010年,陈智万进入厦门某部队服役,2015年从部队退伍后,跟随家人从事制茶生意。厦门就像他的第二故乡,退伍那段时间他长期在厦门、深圳两地销售自家茶厂生产的茶叶,不到两三年时间,茶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年利润在近30万元。

尽管自家茶叶品质不错,但缺乏品牌,没有运营意识,每年生产出来的茶叶只能小范围的销售,并没有形成规模。“家乡的茶叶其实是有很大市场的,但苦于没有形成品牌,市面价格就大打折扣。”

前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地茶叶销售开始收缩,陈智万经营了四五年的生意陷入两难的境地。“那段时间,我想了很久,家乡的茶叶虽然名气没打响,但品质上绝对不输市面上的大众茶叶,因此打造自己的品牌迫在眉睫。”

逐渐地,陈智万逐渐萌生了要做自己茶叶品牌这一想法,力求打造一款新的能够受市场认可的茶叶,让乡茶升级提档。陈智万决定回到家乡再次“创业”。

科技金融助力 专研精品让茶乡溢满茶香

春茶季这段时间,陈智万每天14个小时连轴转,“制作岩茶不比其他品种,工序繁琐且连贯性强,这个环节做完就必须要下个环节,容不得一点懈怠。”

除了坚持对原料的管控外,陈智万同样注重生产问题。今年他想对传统工艺进行机械化改造,市面上的有机茶也引起了他的兴趣。“机械化改造,主要是考虑加快制茶效率进而压缩人力成本;生产有机茶是因为我一直想做一款本土的精品高端茶,拓宽更大的销售市场。”

然而,陈智万也有自己的顾虑,引进机械化设备,有机茶的种植也就意味着新的重成本投入。春茶制作才开启,一时间无法迅速回笼资金,茶厂转型茶叶升级的想法被搁置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智万从茶业技术指导员了解到度小满的“小满助力计划”落地福建建瓯,免息贷款可以帮助乡村地区人群农业创业资金周转。陈智万第一时间递交了相关材料,和度小满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

很快12万元免息贷款申请下来了,这对茶厂像一场及时雨。“借助好的天气,用上好的原料,产出好的产品。”陈智万正抓紧时间探索有机茶种植,主要从源头上着手,施有机肥,在茶园种下桂花树,净化空气的同时让茶叶呼吸桂花香。另外,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式控制病虫害。

在消费端,度小满的“产销一体”的长线帮扶新模式,也让陈智万打开了新的经营思路。“之前传统的销售,主要是我线下联络各个经销商,现在我也在学习农特产带货直播,对接电商分销渠道。”

在陈智万的茶厂,24个摇青桶一直不停地翻滚摇动,吹风与翻滚摇动茶青的时间要相互配合默契,才能确保后期成茶的品质——茶汤色柔,迅速回甘,“我理想的状态是能在大城市见到我们自己品牌的高端精品茶,我相信不会等太久”。

文/金仁甫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