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科普课大学生当主讲,食虫植物科普课自然博物馆开讲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3-07 09:09
3月5日是全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志愿者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展了一项《守护中国本土的食虫植物》的科普教育活动。学生们化身科普教师,围绕中国本土食虫植物,为小观众们带来了趣味科普小课堂。
博物馆展厅是教室,小观众们席地而坐,听大学生们讲述中国本土食虫植物背后的奇妙故事。“小朋友们,今天姐姐带你们了解一种食虫植物——细叶狸藻。”大一学生张馨睿弯下腰,手拿一张植物图片,向小观众们展示,“每到夏季,生长在水中的狸藻就会长出直立细弱的花茎,伸出水面,顶端开出蝴蝶状的黄色小花。当鱼缸中的游鱼触动了植株,小花就会像蝴蝶似的在水面上抖动,就像飞蝶嬉耍。”
她介绍,狸藻是实实在在的食虫植物,它的武器就是长在水下的捕虫囊。当水中的水蚤、小虾等生物游过触动植物上的刺毛时,捕虫囊的活瓣随之打开,生物便随水流进入囊里,整个过程不过几秒钟。随后,囊的活瓣立即关闭,反推不开,生物便成了囊中之物。随着张馨睿的生动讲解,小观众们纷纷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植物。
本次的科普活动中,首师大生科院的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们带领自然博物馆的小观众们参与了食虫植物知识问答、四种中国本土食虫植物的科普讲解、植物艺术创作等活动。生科院介绍,自2022年9月该院与自然博物馆成功联合申报中国科协“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以来,共有300余名学生加入科普志愿者团队中,他们先后接受了20余次线上与线下专业培训,前往中国古动物馆、九龙山等地调研,走进本市多个社区、街道、公园等开展科普宣传。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