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悄然改变俄欧博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26 07:32

欧洲多个滑雪胜地遭遇缺雪

诸葛亮“借东风”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尽管是虚构,却也道尽了天气在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真实的历史上,天气改变战局走向的实例并不罕见。当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向莫斯科进军,由于遭遇严冬而仓皇撤退,60万大军最终只剩数万人。200多年后的今天,俄乌冲突引发的地缘政治博弈中,欧洲突然遭遇“暖冬”也悄然改变俄欧博弈的态势。

长期以来,西欧国家的能源供应主要依靠俄罗斯,尤其依赖俄罗斯廉价的天然气。去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除了战场上的鏖战,能源也成为俄罗斯与美西方之间博弈的一张主牌。一方面,西方后来对俄罗斯发起一系列经济制裁,欧洲联盟决定逐步减少进口俄罗斯能源,转而购买更多美国生产、价格更高的液化天然气。另一方面,俄方则减少对欧洲供气,“北溪-1”输气量去年6月中旬以后大幅减少,同年8月底因维修原因暂停输气。

更让世人目瞪口呆的是,“北溪”天然气管道去年9月突然被炸毁,彻底失去作用。知名记者西摩·赫什爆料,美国情报部门2021年12月就开始策划破坏“北溪”管道。经过数月谋划,拜登最终拍板。美军人员去年6月潜入海中安放炸弹,9月挪威海军的飞机投掷声呐浮标后引爆炸弹。其目的不言自明,切断了这条能源动脉,让欧洲在能源安全上不再跟俄罗斯藕断丝连,只能跟在美国屁股后面走。

在此背景下,如何度过2022年的冬天,成为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人焦躁不安的重要问题。2022年入秋后,“如何度过严冬”给欧洲带来巨大困扰。毕竟,电费与能源账单的飙升让欧洲许多国家民众怨声载道,一些居民甚至倒退回靠煤炭、木柴取暖的前工业时代。忽然,一个不期而至的“暖冬”让欧洲和俄罗斯都“闪了腰”——一个窃喜,一个落空。

入冬之后,欧洲多地创下高温纪录,一些地方气温超过20摄氏度。在法国,2022年年末创有记录以来最暖一晚,西南部地区气温更是在新年当天接近25摄氏度。岁末年初之际,德国气温超过20摄氏度。德国气象局说,自1881年有记录以来,德国从未经历过如此温暖的跨年夜。东欧的捷克,一些树木已经提前开花。瑞士联邦气象学与气候学办公室发布健康警告,提醒对花粉过敏的人小心提前开花的榛树。

反常气温导致欧洲不少滑雪胜地因积雪不足难以正常营业。在阿尔卑斯山,本应白雪皑皑的山坡却被草坪覆盖,欧洲一些滑雪胜地,比如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瑞士的维拉尔和德国的伦格里斯,只见一块块草地不见积雪。一些冬季赛事也被迫取消。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是欧洲有记录以来第二热的年份。不期而至的“暖冬”让欧洲快速“回血”,“天公作美”让能源、通胀和经济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

首先,能源危机得到基本缓解。数据显示,荷兰所有权转让中心(TTF)基准天然气期货价格在2022年8月份一度达到每兆瓦时345欧元,2023年年初已降至70欧元左右,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舆论认为,欧洲各国政府现在有了一个机会窗口,可以在又一个冬季到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这样做可以在战争久拖不决的情况下,有了战略回旋的空间。欧盟统计数字表明,2023年前五周,来自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仅占欧盟天然气进口总量的7.5%左右,远低于2021年37%的平均水平。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说,欧洲的暖冬将夺走普京的王牌,尽管夸张,也有些道理。

其次,通胀形势有所缓解,经济增长稍显乐观。能源价格下行带动欧洲通胀数据明显回落。今年1月欧元区通胀率为8.5%,较此前超10%的数字有所回落。最新民调显示,通胀形势有望在2024年得到进一步缓解,届时通胀率预计将回落至2.5%的水平。尽管目前欧洲经济依然艰难,但前景比之前预期要好。欧盟行政部门提高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使用欧元的20个欧盟国家2023年增长率将达到0.8%。

其三,加大了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熬过严冬的欧洲缓过劲来,对乌援助态度有所微调。包括德国、波兰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打破之前的援助禁忌,开始向乌克兰提供坦克、战车以及“海马斯”火箭炮系统、“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等等。本月早些时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受邀访问欧洲多国和欧盟总部,受到欢迎。

不过,欧洲与美国在对待俄乌冲突的立场并不完全一致。民调显示,在奥地利和德国,60%的受访者认为“即使乌克兰放弃部分领土也应让战争尽快结束”。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质疑是否应继续援助乌克兰。在德国,只有48%的人仍然赞成德国向战区提供武器。

当然,在俄欧博弈的大棋盘里,暖冬毕竟只是一个次要因素,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基本态势。俄乌冲突向何处去、俄欧博弈如何演进,只能走着瞧。

文/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