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家门在社区就能做CT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春节前持续扩容
解放日报 2023-01-13 08:34

日前,57岁的苏佩红走进嘉定区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号后到全科门诊开检查单,做了一次CT检查。苏阿姨发现肺结节近两年,年初“阳”了,发烧了两天,越发担心自己有“白肺”。结果,她几乎没排什么队,15时左右就拿到了CT报告,“并没有肺炎,结节也变小了,这下可放心了”。

如果在3个月前,苏阿姨要肺部复诊,还得去区里的二级医院甚至市里的三级医院做CT。一来一回路程远且不说,上级医院人满为患,预约等待时间也长。去年10月起,她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配置了CT机。不仅如此,目前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2/3投用CT设备,春节前计划实现全覆盖,方便包括新冠感染在内的患者就近检查、及时转诊。

最多一天做160多人CT

去年秋天,嘉北郊野公园附近的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容增能,完成旧址拆建,回迁新中心。眼前的连体新楼,建筑面积从原来的5000多平方米增至13140平方米。医学影像室位于B楼二层,离几个全科诊间几步之遥,室外见不到三甲医院常见的候诊人群。

做CT的社区居民不必提前预约,不紧不慢有序入内。室内是一台联影制造的崭新CT机,“40排、80层”的较高配置。玻璃窗外,放射科技师俞洪梁与同事老陈“背靠背”,一人把关CT,一人把关X光。

俞洪梁介绍,这一个多月来,“人多的时候,一天要做160到170人的检查,一周上班5个全天,再加上双休日两个半天。”

大医院CT室工作人员,有人前台引导拍片,也有人后台循证成片。在这里,俞洪梁一个人包了,平日完成全天门诊病人CT扫描后,他还负责对影像资料的三维重建,为医生诊断报告进行病灶“配图”提供“证据”。

遇紧急情况10分钟出会诊报告

盯着电脑屏幕的俞洪梁,在CT影像中发现白色成片的絮状阴影,“瞧!这很明显是病毒性的感染。”说着,他拿起手机,拨通了位于嘉定区中心医院的区域影像中心电话。这段日子,对方已是他的“老搭档”。

“影像中心吗?我们这里刚才一位69岁病人,陈某某,请问收到影像资料了吗?”老俞一边用手机进一步告知影像中心病人信息,一边结合CT图像描述首诊情况,“她左右两肺下方,都有白的……”当对方接收影像并远程确认,这通电话就成了数字化的“绿色通道”——

一边将可能“白肺”的阿姨提前到CT诊断队列的前头,加急会诊并出具诊断报告;另一边,老俞又电告社区中心门诊医师,做好启用医联体内绿色转诊流程的准备,为患者赢得治疗黄金时间,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

分秒必争,当天来当天拍,有问题即时转。患者的CT资料均上传至嘉定区域影像中心,由上级医院的专家出具诊断报告,再将诊断报告传回社区,一般来说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出正式报告。如遇紧急情况,10分钟内能出结果,病人将及时由对应的家庭医生按需转诊到安亭医院、瑞金医院北部院区等医联体内医院。

在外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10个卫生服务站现有158名医务人员,全镇10万居民都是他们的服务对象。记者了解到,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量占全市总量三分之一以上。上海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新一轮标准化建设中,为分级诊疗赋能。截至发稿,已有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CT机,预计到春节前增加到45家左右,扩容2/3。各社区机构努力满足家门口CT检查需求,发挥关口前移作用,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文/徐瑞哲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