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爱心织成网 共谱同心抗疫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1 07:29

微信图片_20221221070446_副本.png

近期,随着大量新冠感染者选择居家康复,药品、抗原试剂等医疗物资需求激增,用药常识、康复知识、心理关照等也成为市民普遍关切的问题。北京团市委、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一时间发布“同心抗疫 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倡议书,以社会化动员的方式,倡议全市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来,以点带面、逐层深入,推进“同心抗疫 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用志愿服务的爱心善意架起社区邻里互助网。“医药物资共享平台”、“共享药箱”、“阳光互助群”、“邻里互助帮帮团”……在无数个社区,一段段暖心的对话、一盒盒无私共享的药品、一个个暖心的邻里互助故事,将一句“远亲不如近邻”演绎得淋漓尽致。

动员社会志愿力量

架起爱心互助网

日前,北京团市委、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布“同心抗疫 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倡议书,倡议全市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围绕共享资源、互帮互助、共享健康等关键内容,搭建“医药物资共享平台”,帮助邻居解决“急难愁盼”等等。一时间,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区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基础好、邻里互助氛围浓厚的优势,一件件、一桩桩点对点、群对群、队与队汇集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的故事不断发生。

同时,充分发挥志愿服务联合会优势,构建“网上网下”宣传倡导网络。网下,面向全市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志愿者广泛进行宣传,号召志愿者带头参与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网上,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通过“青春北京”“志愿北京”“北京青年”等公众号平台向不同受众群体推发邻里互助的暖心故事,并通过各主流媒体对典型事例持续进行深度报道,“冬日里的温暖瞬间”“有一种温度 叫邻里守望”“免费送药让微信群里很暖”等感人故事不断积聚和放大社会正能量。

各区积极响应

暖心相助持续放大

在团市委的号召下,全市各团区委、区志联结合各区疫情防控实际,主动搭建和支持邻里互助平台,让暖心相助的志愿力量得到持续放大。

东城区率先向全区发出“温暖是良药,互助抵万金”的倡议,15个街道的46个社区自发搭建“医药物资共享平台”,发出“邻里互助 药品共享”行动号召。活跃在东城各个社区的“小院议事厅”也搬到了线上。“各位家里边儿药够吗?”“谁需要?我有富余的抗原!”“急需两粒布洛芬,哪位有货?”“我有,马上到。”“我有泰诺,也可退烧。”微信群里,一句句关切的询问、交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帮了大忙。

一座座楼门院内,由“小院议事厅”演变为“楼门院议事会”,社区干部、志愿者们穿针引线,承担起本楼门院的资源统筹。线上一声招呼,邻居们纷纷响应——“谁不遇到点儿急事儿?咱能帮就帮!”小小一支温度计、一颗布洛芬,足以抵御焦虑,让人安心。

西城区在所辖15个街道的各个社区开展“西城好邻居,我’药’守护您”志愿行动,共享药箱、无接触易物、社区助老、送药上门等志愿活动缓解了老街坊间的燃眉之急,并探索形成“楼门自治+志愿服务”的工作机制。

德外大街东社区的居民于春玲和邻居们这段时间经常帮社工们分装、发放爱心防疫包,还会顺手帮物业做好楼门消杀工作。在德胜街道裕中西里社区,党员志愿者仇云华与物业工作人员们一起在楼门群和朋友圈里进行物资采购接龙,为不方便出门的老人提供代采购和上门配送服务。

西四北三条社区在爱心传递过程中,还充分调动党员、楼门院长、居民志愿者等骨干力量,居民自发组织设立了“共享药箱”。已经康复的居民主动把家里剩余的感冒药、退烧药投放进共享药箱,居民有急需的可以来领药品;有富余药品的居民主动把药品送给没药的居民,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朝阳区43个街道、地区均开展了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邻里“陌生人”成为了“患难之交”,一个个互助群、志愿团、照料组成为居民们同心抗疫的有力支撑。

三间房地区定西南里社区招募志愿者成立了“福宝家阳光互助群”。一位84岁感染新冠的独居老人的求助信息引起了邻居们的关注。邻居们争相送药,有人主动提出为老人送抗原,还有人关注老人的病程进展。

除了为邻居们提供备用的药品,双井街道和平村一社区的一位产妇和新生儿让朝阳群众纷纷支招。冰箱里的冻品摇身一变成了宝宝的冷敷贴。大家的群策群力让因为孩子发烧三天而崩溃落泪的新手妈妈感动不已。

定西南里社区建立了每一个居住院落小区的“阳光互助群”为大家加油打气。群里有物业以及社区工作人员、辖区药店工作人员、附近蔬果店老板、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的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等,为居民居家康复期间身心健康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另外,群内还会邀请一些已经康复的居民朋友,分享康复阶段的注意事项,帮助大家缓解焦虑情绪,以更加积极从容的心态面对病毒侵袭。

丰台区在全区各社区村发起“邻里互助,雪中送炭”行动,建立起“居民互助+社区+专业服务志愿者”三轴联动机制,搭建“医药物资共享平台”,建立起特殊困难人员台账,推出就医陪诊志愿服务项目,发起“云陪伴·共战疫”“疫路相伴,用心倾听”等线上行动,由182名危重症专科、儿科专科、妇幼专科等骨干医护志愿者组成的储备库随时为居民服务。

“我的风湿药用完了,现在疫情严重我独自隔离在家不敢出门开药,社区能不能帮帮我呀?”家住东高地甲3栋的付阿姨给社区打来了求助电话。今年60岁的付阿姨患有较为严重的风湿病,需要长期服药,隔离期间付阿姨的药品即将用完,急需采购。社区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社区网格志愿者到社区保健站为付阿姨代开药品。

面对孕产妇及普通人群可能出现的发烧、咽痛、咳嗽等症状,除了积极用药,在和义街道不少居民志愿者积极在群里科普分享一些防护知识。其中,既有妇产医院医生在居民群里指导孕产妇如何做好日常产检及注意事项,又有居民志愿者在群里分享一些缓解患病症状的小妙招,还有居民在群里及时共享求医问药信息,帮助邻里解决购药难题。

此外,海淀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大兴区、昌平区、延庆区、顺义区、平谷区、密云区等也纷纷行动起来,老街坊“就地转化”成为志愿服务的“热心肠”,社区骨干志愿者投入生活配送等关键环节,中国好邻居的故事感动和帮助着每一个家庭。

志愿者牵线搭桥

爱心不断接力延续

在邻里互助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们依托原有的“志愿服务群”“社区群”,直接转化为邻里互助的“帮帮群”,很多居民在被帮助后,都主动加入到了志愿服务中。

链家志愿服务队总队一直是社区疫情防控的骨干力量,在海淀、顺义、大兴、朝阳有大量的链家志愿者奔走于各大药房、医院,他们通过社区群汇总居民需求,帮助患者和出行不便的居民购买药品。

海淀区石油大院志愿家庭服务队依托团队中家庭志愿者中的专业力量,组建由医务人员、心理咨询等相关专业的家长志愿者组成的“邻里互助帮帮团”和“邻里互助健康咨询线上志愿服务微信群”,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在线指导,并积极开展共享药物、送医送药等相关服务。

西四北条三社区发挥党员、楼门院长、居民志愿者等骨干力量先锋模范作用和贴近居民优势,在群组联系中,化身“防疫知识宣传员”“心理健康辅导员”“紧急求助配送员”,凝聚起彼此温暖的强大力量。志愿善举成为最暖心的回馈。

石景山区的103支青年志愿者队伍活跃在每个社区中,开展关爱帮扶志愿服务。团区委还组织100名高校志愿者为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民生保供人员子女提供线上学业辅导。96名志愿者支援全区24个养老服务机构,对高龄老人、残障人士等开展针对性帮扶工作。

很多居民因为前期得到邻居们的帮助,为了回馈大家,有的把家里富余的防疫物资都整理出来,在群里直接“晒”出药品清单;有的因为帮助过一次他人就持续地当起了药品配送志愿者,变成了“善送人”;有的退烧后,注册为骑手,为更多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互助药箱、接力送药、育婴指导、快递配送,楼宇内、小区中居民们拧成一股绳,成为同心抗疫、邻里守望的志愿参与者。

志愿者变身快递小哥

支援快递转运一线

为补充快递运力、缓解末端配送压力,近日,大兴区面向社会发布倡议,同时针对前期在“大兴志愿者”小程序中登记有意愿参与物资转运或自有电动车、摩托车、私家车的志愿者定向发送短信,发动志愿者在确保自身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就近就便参与快递分拣、配送等志愿服务。

早上8点,志愿者陈美玲走出家门,来到京东快递泰中营业部,认真学习分拣流程。满载快递的货车一卸货,陈美玲就加入了分拣的行列,“21号楼在这堆,39号楼在这边。这家一共5个包裹,还少4个才能配送……”她一边仔细分拣,一边小声念叨着。分拣完成后,又将快递装车配送至居民家门口。陈美玲是欢迎回家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这次看到倡议书,她和两名志愿者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快递小哥可太不容易了,每天几百个快递,分拣配送都要仔细核对,送错了再去找,耽误时间。这几天赶上降温,戴手套干活不方便,不戴手套又冷,给我们仨愁坏了!”陈美玲感叹道。

与此同时,志愿者张家瑞与负责融汇社区配送的顺丰快递员碰面,接收快递并核对数量,按楼门分拣分类后,和其他志愿者分别无接触配送至居民家门口。“您好,您的快递放在门口了,一会儿记得取走!”这是他们每天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张家瑞是天宫院泽众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疫情期间,他曾变身“大白”支援核酸采样、信息登记等工作。如今,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他再次变身“快递小哥”,将快递送到社区居民家中,上岗短短两天时间,累计配送大大小小快递700多件。“我们一共四个人,都住在融汇,对这片楼栋的分布都很熟悉。队长就让我们负责送件上门,这样可以节约快递员的时间,提高配送效率。”张家瑞介绍道。

从“志愿蓝”到“快递小哥”,大兴志愿者再次转变角色,驰援快递转运一线,将爱和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贡献志愿力量。

志愿故事

资深志愿者张娜:“邻里互助帮帮团”是这样诞生的

5bt3_b.jpg

 “远亲不如近邻。这两天我爱人和孩子突然一起发烧,因为没有储备药,我慌乱中在社区群里发了求助,没想到第一时间社区志愿者就把家里富余的药品送给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在帮助了无数人后,已经做了8年志愿服务的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石油大院志愿家庭服务队队长张娜,前几天也当了一回被服务的对象。

2014年,张娜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一些团队招募志愿者,热心肠的她立即报名,自此开始了自己的志愿服务生涯。去农民工子弟学校慰问,做平安地铁的志愿者……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活动,让张娜认识了很多伙伴。同时,也有很多人找到张娜,希望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这让张娜觉得,她不光自己要做志愿者,还要让自己的孩子甚至更多的家庭都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2017年3月5日,张娜带动社区里的七组家庭,在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的支持下,共同成立了石油大院志愿家庭服务队。在路口维护交通秩序、在火车站帮助老幼病残乘客、在广场上提醒大家不要乱扔烟头、在高考考点外为家长送水和板凳……5年来,300多场活动、16000多个服务工时,他们就这样“大手拉着小手”,让志愿服务从社区走向了全市。

“我们有自己的公众号,每次活动结束后都会发公众号,大家也会发朋友圈,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就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了进来。”张娜告诉北青报记者,到现在他们的志愿服务队已经有400多组家庭、1000多人。“我们服务队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疫情期间就不让小孩子参加,都是家长志愿者去配合社区做些志愿工作。”张娜说。

前段时间,在得知爱人和孩子都发烧后,人在外地的张娜慌乱中在社区群里发了求助,很快就有志愿者把自家的药给张娜家送去了一些。“我一方面是担心家人,另一方面也觉得可能很多家庭都有这种需求,这种时候也正是需要我们志愿服务队的时候。”想到这里,张娜立即买了机票回到北京。在确认爱人和孩子已经转阴、自己也没有被感染后,张娜立刻在志愿群里发布了“邻里互助帮帮团”的志愿服务活动消息。

“我们招募医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送药的志愿者、有药品渠道的志愿者,把大家都拉到一个群里,跟社区也进行了对接。这样一来,社区如果收到居民有缺药、问诊的需求,都可以发给我们,由我们来提供志愿服务。”张娜说,在石油大院里,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她已经跟社区党委书记进行了沟通,“如果老人们有什么需要,都可以直接来找我们志愿服务队帮忙”。

接到需求发到群里,有人提供药品后,由专人负责将药送给有需求的人……12月16日“邻里互助帮帮团”组建后,截至目前已经为十几家居民送去了所需的药品。张娜和她的伙伴们用善举温暖了居民,也照亮了城市。

微信图片_20221221070758_副本.png

《北京青年报》2022年12月21日相关报道版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