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举办研讨会 在平凡生活中书写人民史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10 19:21

11月8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承办的电视剧《我们这十年》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出席会议并讲话,与会领导、业内专家、剧组主创共同分享了电视剧《我们这十年》的播出情况和创作历程,并从主题思想、艺术创新、现实意义等角度对该剧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和点评。

大影响: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成功实践

作为“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迎庆党的二十大优秀电视剧展播活动重点剧目,《我们这十年》自播出后,强势掀起追剧热潮,收视热度持续飙高。光明日报评论该剧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出发,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全方位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发展的辉煌历程。国家广电智库高度评价《我们这十年》:立意高远、情节流畅、艺术审美高、传播领域广,为重大主题轻量化创作树立典范。

研讨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首先转达了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徐麟对《我们这十年》成功播出的祝贺,对该剧主创团队一路攻坚克难、成功完成拍摄制作的努力和付出,对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朱咏雷高度评价《我们这十年》是贯彻落实“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重要要求,聚行业之力、集行业之智,推动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该剧播出正值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受到与会代表、主流媒体、行业内外热议和好评,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氛围。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我们这十年》的创作播出,朱咏雷就电视剧创作生产提出三点意见:一要热忱书写新时代伟大征程,吹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奋进号角;二要始终坚持将镜头对准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歌颂新时代的劳动者开拓者;三要准确把握剧集创作新趋势,推出更多有内涵有特色有品味的精品力作。

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燕认为《我们这十年》既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实际行动,也是对重大现实题材创作的再次有力推动。《我们这十年》之所以赢得观众,因为它的创作触角延伸到了我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跃动了时代脉搏,关照了新时代这十年的伟大变革,又抒发了人民的思想情感,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共情,激励人民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刘绍勇高度评价《我们这十年之砺剑》是目前反映强军十年壮阔历程的开山之作、探路之作。剧作牢牢把握军旅创作正确方向,坚定军魂价值引领,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从艺术角度进行还原,表演浑然天成,场景质朴真实,制作严谨精良,呈现出厚重、大气、深刻的风格气派,让观众看到了新时代革命军人听党指挥,奋进一流的崭新风采。

“中国移动在通信行业里,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到5G引领的历程,在过去十年成功地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昕称赞《我们这十年之未来已来》首次聚焦中国移动的通信科研工作群体,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研究院5G创新攻关团队为原型,展现我国5G技术引领全球背后的攻关故事,带领观众回味感受了这十年科技自强,创新中国的缩影。

精创作: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在烟火气和多元文化中展现中国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铮回顾了《我们这十年》的组织创作情况。从2021年9月18日至今,关于《我们这十年》这个项目,电视剧司一共召开了36次各种类型的会议,全程参与了创作指导和组织实施。“宏大叙事要以小人物入手,生动反映当下中国人民的新生活、新变化,既要展现英雄的故事,也要展现有梦想的普通人,帮助观众找到共同记忆,凸显这十年的不平凡。《我们这十年》极具思想性和时代性,在创作中真实与虚构结合,从老百姓角度出发,写出了十八大以来国家的富强历程和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寻找素材、寻找人物、学习相关行业知识的创作过程中,我们更深度了解了新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老百姓生活的改变,感受到了更多的力量。用影视作品树立和展现这些行业的典型人物和形象,是我们的义务。”《我们这十年》总出品人、总制片人傅斌星表示这部剧11个单元,有11个剧组,共4000多人。拍摄地点涉及10多个省市,同时还要考虑疫情、天气等不确定因素,给创作带来了太多不确定性和困难。但全体主创人员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考验,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极限操作,最终成就了这部作品。

该剧总编审程蔚东认为《我们这十年》是坚持了正确方向又认真在艺术规律上行走的丰盈创造,他谈了三点体会:一、从人民中的创造寻求艺术的创造;二、从生活里的感动提炼艺术的感动;三、从学习到的深度获得艺术的深度。他说:“人民就是江山。作家艺术家要俯下身子,真心真意地真信人民的创造,从这种创造中去获得自己有诚意的艺术创造。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呈现更多的精神力量。”

“《我们这十年》虽然播完了,但是我们还沉浸在创作的激动中”,该剧艺术总监毛卫宁表示:“这部剧播出后得到了各行业和观众的热议,实现了我们当初希望让观众哭着、笑着、感动着、自豪着的想法,也实现了我们对创作艺术风格上的要求,就是真实才能可信,可信从而代入,代入才能共情。”

该剧总策划张晓东着眼主旋律剧的传播力突破,谈了三点体会:“一是只有学得深,才能找得准;二是脚下有根、眼光平视;三是选好题,讲好故事。”他表示:“《我们这十年》讲好故事的关键在于以人民的视角聚焦普通人的平凡,通过接地气的、鲜活立体的群像塑造,成功将宏大主题落在个体群体的生活化叙事,同时将地域文化融入人物和情节中。比如《唐宫夜宴》《热爱》《一日三餐》《心之所向》《理想生活》《前海》等单元都呈现了不同的地域特色,让观众在烟火气和多元文化中感受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西乡明月》单元中饰演基层民警程光辉的演员王雷表示,他是带着对警察的敬畏和感恩之情饰演这个人物,“人民警察是国家的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政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中坚力量。在我扮演民警程光辉的过程中,我时刻会提醒自己,警服在身,头顶国徽,我便一往无前。无论是刀山火海,无论是激流险滩,哪怕是万丈深渊,只要人民需要,只需一个指令,人民警察就会出现。这就是警察的责任和使命,这是党的嘱托和人民的期盼。”

演员白宇帆在《热爱》单元中饰演体育老师张雷,他坦言张雷引起了他的很多共鸣,圆了他一直未圆的梦。“张雷代表着千千万万个在少数民族地区奋斗的普通人,张雷和孩子们的关系也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的一个隐喻。对于足球的热爱让我们连接在一起,对于这片士地的热爱让我们团结一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唐宫夜宴》导演刘海波回顾了“夏天拍冬天戏”的特殊拍摄经历,“我们在郑州拍摄时,正赶上最热的天,地表温度能达到四十八度。我们戏里刚好讲春晚和元宵节,赶上两场下雪。拍摄的时候,在大热天里下着雪,大家都穿着厚羽绒服,戴着围巾和手套,整个创作过程大家很辛苦却很开心。”

《热爱》导演库尔班江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这十年国家对新疆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尤其在教育方面,他看到了这十年的变化。采访中,一位女教师扎根新疆,支教近二十年,让一批批孩子走出大山的真实故事令库尔班江深受感动。“通过《热爱》这个单元让大家看到国家对新疆的支持力度,让全国人民看到我们新疆的变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现代化的建设。”库尔班江说。

“《前海》的创作难度系数很高,最大的难度是如何站在大湾区创业青年角度来看梦工厂和整个大湾区。”《前海》单元编剧初征表示《前海》有人物原型,现实中他们每天要拜访至少30家创业企业,了解每一家的困难和遇到的问题。他们是站在那些创业青年的角度帮他们解决问题,无论是法律层面、政策层面、还是资金层面。这个单元呈现了很多湾区烟火气的东西,折射了创业平台对创业青年各种细节上的扶持态度。”《前海》主演程澄也表示表面看《前海》讲的是一个科技创业故事,但是它展示的是小人物用奋斗实现梦想的主题。”

《一日三餐》《西乡明月》单元导演王逸伟表示百姓的生活是什么味道,《我们这十年》里的生活就是什么味道。比如《一日三餐》中,没有一次对八项规定的直接表达,而是通过蔡家父女对一日三餐饭馆的改进来表达。“现在主旋律剧为什么会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首先我们要从小切口进入大主题,而且还要在表达人物上,更多体现他的细节,他生活和人性的另一面。这可能是主旋律剧受到普遍关注的重要原因。”

《心之所向》编剧、导演李昂在杭州建德生活了两个半月,在那里采访16个乡镇的基层干部,和每一个乡镇街道、村集体的农业先进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完成了整个剧本的创作。他介绍《心之所向》剧名灵感来源于剧中李心遥的原型。“采访中,我问九零后的她为什么回到乡村,做当下年轻人不太会做的事?她说:‘有人因为看见而相信,有人因为相信而看见。我们是那帮因为相信而看见的人,我们因为相信而回来。’同为年轻人,我非常震撼,也非常向往他们的生活,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

《未来已来》编剧王潇涵在前期采访中深切感受到和科研工作者沟通,“沟通是有门槛的,但是情感没有门槛。科技本身是冰冷的,但正是这些科研工作者赋予了科技的温度,所以我们就以此为切口,以一对父女的关系和他们这对关系的修复作为故事主线,将观众代入到科技故事中。”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我们在《坚持》创作之初定下的八个字。”《坚持》编剧周萌说。这三年的疫情贯穿着我们的生活,所以《坚持》写的是疫情下的普通人。《坚持》编剧王莹菲介绍:“我们国家的抗疫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个理念离不开广大老百姓的参与和支持。在我们看来,每一个老百姓都是抗疫者,都是高度的利他主义者,所以我们这个单元就是写我们的故事,歌颂的是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

新突破:史笔为神、艺笔焕彩,艺术再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对于《我们这十年》的创作特色,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高度评价《我们这十年》从创作到播出,体现了党在电视剧创作上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严格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改进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两条重要指示——尊重艺术家、尊重艺术规律。“11个4集单元组合在一起,凝聚一个鲜明的主题,聚焦我们这十年,这创造了一种新形式。同时,《我们这十年》通过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正确路径,真正呈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说,这个剧的总体设置体现了中央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孕育了中国式的优秀电视剧《我们这十年》”

在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看来,《我们这十年》不但为观众绘就了一幅新时代气象万千的天章云锦,同时也细腻再现了织就这幅山河锦绣的一针一线和一丝一缕,既有工笔之秀美,又有大写意之气象,既有新时代十年历史发展波澜,又有洪流中激起的每一朵浪花的灿烂。“该剧将宏大历史性叙事转换为细腻生动鲜活的现实生活镜像,实现了于寻常处见奇崛、寓宏大于精巧的艺术匠心。这部史笔为神、艺笔焕彩、以对历史和艺术的双重聚焦叠印而成的作品,能让每一位经历过这十年的人们感发于怀,情动于衷,同时也为这十年的辉煌,留下了一幅艺术书写的画卷。”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一川以“人民是自己史诗的书写者”为题,高度评价《我们这十年》对于2012至2022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景观,作出了全面而有力的表达。“全剧着力塑造一个个来自社会基层的普通人形象,通过他们去折射这十年间中国社会的大时代变迁,起到由点及面,小中见大的美学效果。”王一川认为《我们这十年》选择用普通人作主角,展现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传达出人民是自己史诗的书写者。这是一次重要创新,突出了文化自信自强,为同题材创作提供了有力的示范。

“《我们这十年》是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点睛之笔。”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赵彤表示自信、自尊和自强是《我们这十年》的叙事策略和表意,《我们这十年》讲述的是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多彩故事,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条宏大的叙事主线深深地嵌入到人民群众摸爬滚打的基层一线,将新时代的主题融入日常生活中可触可及的一个个专题中。“篇章关联、篇章笔法,浸润着国风的现实主义创造风格和创作精神。思无邪,诗言志,谋篇布局中,《我们这十年》体现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是对当代史进行时的有力探索。”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总结表示,《我们这十年》通过贴近百姓生活的小切口,表现了十年来的伟大变革和非凡成就,是新时代主题创作的有力实践。“通过研讨总结《我们这十年》的创作经验,为今后的主题电视剧创作提供了经验和启示,将进一步增强精品力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贯彻、落实好二十大精神贡献自己的文艺创作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崔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