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市下之基金众生相 产品布局转向 积极发力投教 暂缓战线扩张
中国基金报 2022-11-07 11:20

基金行业“靠天吃饭”。前两年,在结构性牛市行情之下,基金行业轰轰烈烈,大踏步前进。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调整,基金赚钱效应欠佳,基金销售明显降温,基金公司也在变化中调整着自己的“长跑姿势”。

中国基金报记者发现,面对震荡行情,基金公司使出各种应对办法:在新品布局上,从主动权益类产品转向低风险产品,着力于中短债、同业存单等品种,产品形式上更偏爱成立“门槛”更低的发起式基金;在营销策略上,更注重投资者陪伴服务,基金经理主动与基民沟通;有公司收缩业务战线,暂停大型招聘计划;在市场震荡之下,更多公募加大自购力度,建立长期信心。

发行降温之下调整产品布局

市场不佳,首当其冲的是基金销售。前两年爆款频频的新基金发行市场遭遇大幅降温,基金公司也在调整产品布局。

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5日,今年以来新基金募资1.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46万亿元减少52%。

权益类基金发行更是陷入冰点。截至11月3日,今年以来,股票型和混合型募集规模合计仅3889亿,占整体成立规模的32.3%。而2020年和2021年,权益基金的募集规模分别为1.98万亿、2.06万亿,占比为64.4%和69.32%。

对于权益基金的发行困境,格林基金总经理助理、零售业务负责人龙元伟表示,主要原因还是市场行情不好,赚钱效应差,打击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渠道方面,因为去年发行的不少基金净值还在1元以下,渠道对销售新基金产生了一些畏难情绪。同时,今年外部环境面临的风险挑战也较往年更为突出,很多投资者感到迷惘,没有明确的预期和方向,观望情绪非常浓厚。”

海富通基金认为,基金缺乏赚钱效应,是今年新基金发行遇冷的主要原因。其次,国内公募基金数量已超过1万只,产品同质化和小微化问题凸显,部分新发基金优势不够突出,得不到市场认可。

此外,还有基金业内人士认为,受疫情和经济影响,不少人的生活与工作都面临困难,也是影响零售市场认购的一个原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基金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将布局重点由主动权益基金转向低风险产品。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基金公司开始重视持有人体验,在“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行业规律之下,在“顺风”积极布局低风险产品同时,也在“逆市”布局权益类产品。

“我们在产品布局方面始终坚持固收和权益齐头并进。鉴于当下的市场行情,公司的产品布局可能会更为谨慎。一方面,新基金发行的困难会让我们更加考虑性价比、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另一方面,会更多着眼于长远,找准市场需求来进行相应的布局。”格林基金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可能会考虑布局估值偏低的医药和消费相关主题基金,以及均衡风格的产品。

“近期我们公司产品布局没有大的改变,权益和固收兼顾。四季度以来,公司既有新发固收类产品,也发行了权益类产品。当然,发行市场确实比较低迷,即使基金经理已具备一定的知名度,权益类产品的募集仍相当艰难。”上海一家中型公募市场部人士表示,站在当前时点展望未来,权益基金的性价比已经凸显,未来应该会有很好的业绩预期,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都将前瞻性布局一些权益类品种。

中航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邓海清表示,行情总是在悲观中孕育,机会会随着经济周期的确认走向成熟,四季度很可能出现指数行情。当前,市场正站在新一轮牛市的起点上,在基金布局方面,公司此前的布局重点在固收类产品上,未来将在此基础上发力权益类产品。

震荡市避险需求旺盛 扎堆布局中短债产品

在权益类新基金发行遇冷的情况下,中短债基金等低风险品种受到资金追捧。基金公司也顺势在这一领域着手布局,四季度中短债基金产品扎堆发行。

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4日,今年以来新设立的中短债基金有75只,远高于往年同期水平。与此同时,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短债整体规模已逼近万亿,同比增幅超九成。

从基金公司来看,10月份以来,已有南方、汇添富、鑫元、天弘、安信、国投瑞银等近20家基金公司上报了中短债基金,热度非常高。

“加大力度布局中短债基金产品是市场的需求。今年以来权益市场大幅波动令资金‘减震’需求提升,短债基金作为较好的低风险配置工具,受到市场欢迎。”海富通基金介绍,今年以来,旗下短融ETF产品扩张明显,规模从年初的65.28亿元增至10月底的163.67亿元。

谈及今年中短债基金的爆发,前述上海中型公募市场部人士表示,一方面,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中枢呈现下降趋势,中短债基金成为闲钱投资的替代选择。另一方面,权益类市场持续震荡,市场避险情绪推高债券表现。同时,资金面非常宽松,短端利率持续下行,中短端债券表现相对较好。“中短债基金具有起购金额较低、申赎相对灵活、透明度高等优点,更适合当前的市场环境。今年下半年,机构对公司短债基金配置也较多,导致规模明显回升。”

“短债基金受到投资者青睐,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市场出现一些超预期的变局,在变量中寻找相对稳定的投资标的成为大多数投资人的选择。在资金面相对宽松、经济基本面复苏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之下,中短债基金产品走出了一条稳健且斜率向上的净值曲线,获取了不错的收益。二是由于货币基金的投资范围有严格限制,整体收益又低于其他债券型基金,缺乏吸引力。而中短债基金流动性较好、波动相对较小,承担了一部分货基的分流资金。”格林中短债基金经理高洁分析了短债基金受欢迎的原因。

天弘基金也表示,今年以来,由于股票市场波动大,叠加资管新规落地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等因素,导致资金进一步向稳健型产品流动,同业存单基金、货币基金、短债基金的规模都出现明显增长。

销售需求破局 发起式基金发力

跟中短债基金一样,新基金发行遇冷之际,发起式基金成为基金公司的另一个发力点,掀起发行小高潮。

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4日,今年以来共有271只发起式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成立,不仅高于去年同期的241只,也是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同时,发起式基金重要性明显提升,新发数量在全部1168只新发基金中的占比超过20%。对比来看,去年下半年发起式基金发行井喷,半年时间成立超过200只新品,全年新增320只,但在全部1891只新发基金中的占比不到17%。

发起式基金对基金公司最大吸引力在于成立“门槛”较低,可以大幅度减少基金销售的压力。因此,今年不少权益基金都采取了发起式形式,尤其是尚不具备市场号召力的“新手”基金经理管理的品种;另外,有些基金公司看好主题型行业基金长期投资价值,但预计成立比较困难,也选择了发起式的运作方式。

“今年基金发行难度很大,采取发起式方式能够降低基金募集门槛,可以快速实现产品线布局,后期再通过持续营销做大规模。另一方面,在市场震荡调整期,公司投入自有资金成立发起式基金,也向投资者展现了长期看好市场的信心。”海富通基金相关人士表示。

“发起式基金成立起点低,只要1000万元,且单个持有人比例不受限。”邓海清表示,今年前三季度,股票市场整体波动较大,对不少基金公司而言,零售端销售压力加大,机构端业务的重要性上升,因此,机构客户青睐的发起式基金受到欢迎。

上述沪上公募市场部人士也表示,发起式基金要求基金管理人在募集基金时,使用公司固有资金,认购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这种形式从某种角度上可以实现基金管理人与投资人风险利益共担,也有助于敦促基金管理人做好基金投资。

同持有人站在一起 年内已掀起三波自购潮

11月3日,国寿安保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该公司将于近日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混合型公募基金产品,拟投资金额合计不低于5000万元,成为今年基金公司自购潮的一个新案例。

2022年以来,在多个关键时刻,基金公司集体出手自购,用真金白银彰显对后市的信心。

第一波是在1月27日之后的两周时间,有31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合计金额超过18亿元。第二波出现在3月份,当时有不少基金公司宣布自购;第三波自10月17日开始,有26家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出手,自购金额合计近20亿元,此轮自购潮均面向权益类基金或FOF产品。

根据记者的统计,今年以来基金公司自购金额在70亿元左右,加上私募基金自购的28亿元,今年公私募机构自购规模达到百亿级别。

不仅基金公司积极自购,基金经理也自掏腰包。今年以来不少知名基金经理自购基金,包括陆彬、谢书英、张仲维、杨爱斌等都出手自购。

从历史情况看,基金公司拿出“真金白银”去自购,彰显信心,向市场传递出看好后市的信号。自购基金的行为很大程度上表达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决心。

基金经理频频发声致歉 基金公司忙做投教

2022年,不少明星基金经理短期业绩不佳,他们通过微信公众号、基金季报等形式向投资者道歉。与此同时,在市场处于关键点位时,也有基金经理发声力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互动也成为今年基金行业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11月3日,管理规模超百亿、普通股票型基金近五年期业绩排第二的基金经理——泰达宏利基金王鹏发布了“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当前不少景气行业经历回调,估值处于相对低位,提供了一次“低价捡筹码”的机会,很可能未来更大限度增厚产品收益。

经历过基金净值接近腰斩、后来又快速收复失地的王鹏表示,从投资角度来看,权益产品长期优异业绩的背后,往往伴随着短期波动,也正是短期波动的堆砌才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共同坚守投资初心。”

10月31日,西部利得基金量化投资总监盛丰衍发文称:“又是一个值得异常乐观的时点。今天一部分人不理性的抛售是未来另一部分理性人收益的来源。在3000点以下位置卖出的力量有相当比重止损盘的存在,而这种止损方式在我看来是误解了止损的本质。”

在敞开心扉与投资者正面互动的同时,基金公司今年明显加大了基金投教的力度,越来越多基金公司通过直播、视频、文字等方式传递市场观点,阐述投资感悟,这与去年宣传多为基金经理个人的观点、经验输出相比有了明显变化。

“在市场震荡或行情不好时,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要做好陪伴服务。所谓陪伴,一是做好安抚工作,二是主动跟客户和渠道沟通,把投研团队对市场的看法以及持仓的特点、原因及时传达出来,获得投资者的理解。”上述上海公募市场部人士认为,基金经理公开发声和致歉也是一种安抚方式,是做好投资者教育及陪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

海富通基金也表示,近年来,公司从销售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持续增强投资者教育,以期改善投资者的投资体验。在市场震荡调整期,公司更加积极地向投资者提供市场观点,展现公司对市场的信心,通过多渠道的客户服务安抚投资者,陪伴投资者度过收益体验不佳的时间。

记者注意到,今年在基金投教方面,行业显现出两大趋势:其一,通过积极的投教服务和多种线上服务,帮助投资者形成更具长期导向的投资行为,比如定投等;其二,相信陪伴的价值,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分享会”形式,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陪伴服务。

龙元伟表示,无论行情如何,投资者陪伴和投资者教育都应该长期坚持。“从投资的角度,要加强引导投资者进行定投,倡导利用闲置资金在低位补仓,拉低持有成本。另外,在震荡行情中,着重持营绩优、低波动的债券型基金产品,力争为投资者带来较好的体验和投资获得感。对于渠道,则是加强沟通,定期传递基金运作情况,及时传达当前市场解读,并借由渠道去和持有人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也有一些基金公司创新了更多方法。创金合信基金介绍,在投资者陪伴服务方面,除了日常通过宏观市场分析、市场异动点评,高频率的直播、短视频等形式的陪伴外,今年依托旗下投资者知识共享平台“合信岛”还开展了“略懂基金投资训练营”等新颖的投教活动。

博时基金也表示,公司始终坚持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助力资本市场、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投资者服务工作多以线上形式展开,持续输出集投资陪伴服务、投教知识普及、市场热点跟踪于一体的全方位投资者服务内容。

布局力度收缩 人才招聘节奏明显放缓

近年来公募行业蓬勃发展,不少基金公司在管理规模提升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各业务条线的拓展。在市场行情走弱阶段,部分公司的布局节奏也有所放缓。与此同时,年内基金行业整体招聘人才计划也出现一定收缩。

“我们今年并没有进行校园招聘,主要是从社会上招聘一些熟手,除非是非常缺乏的岗位,都暂缓了招聘人才的力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今年不少基金公司都减少了校园招聘的规模,不少业务的拓展步伐都有所放缓。

上述上海公募市场部人士也表示,受市场行情与经济环境影响,公司销售、渠道等业务条线的拓展和布局可能会有所放缓。“现在市场环境整体偏冷,去做一些市场和渠道方面的拓展可能也是事倍功半。但产品的布局不应该放缓,尤其对于权益类产品而言,现在是一个很好地布局时点。”

“人才招聘方面会有一些保留,比如,公司之前打算在渠道方面多配置一些人员,现在行情不景气,现有人员已经够用。”上述上海公募市场部人士也说。

创金合信基金相关人士也表示,今年市场大环境的持续震荡对很多基金公司的招聘计划都产生了影响。“公司会结合市场情况动态调整招聘节奏。整体而言,招聘计划还是会依托于公司总体业务发展情况开展,以合理有序的人才供应助力业务发展。”

也有不少公司仍稳步推进人才招聘计划,只不过相比2020年、2021年业务扩张时期低调了一些。

海富通基金表示,近年来公司对各业务条线稳健布局,保持了比较稳定的人员扩张速度,管理方面更加精细化。今年以来,公司在审慎评估人力资源需求的情况下,保持了原有的人员增长势头,业务条线未做明显扩张。

“今年海富通按照原定计划展开人才招聘,为满足人才梯队建设需求,组织了面向应届生的春季招聘和秋季招聘,并且根据实际需求持续开展社会招聘。”海富通基金相关人士称。

“作为创新型中小基金,中航基金尽管今年也受到行情波动影响,收入和规模增速放缓。但公司在特色化创新发展领域还是做出了一些亮点,比如ESG投资和公募REITs等,都进入了行业第一梯队。今年公司人员整体还是处于扩张状态,目的是通过业务创新夯实人才建设,集中在公司特色领域扩张队伍,推进高质量发展。”邓海清称。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