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让更多人从正当防卫获益
成都商报 2022-10-20 10:33

始终秉持法治精神,坚持“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用正义的力量抚慰民心,用正义的力量确保安全

10月19日,二十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举行第三场记者招待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童建明在会上说,检察机关办理了昆山反杀案等一批正当防卫有影响性案件,向社会彰显“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鼓励公民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

回首过去十年,司法改革稳步推进,“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等,破冰之举频仍,在中国司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过去,不少刑事案件因为“限度条件”“人员伤亡”等因素,往往被判正当防卫不成立,赋予公民自卫权利的正当防卫条款一度陷入“沉睡”状态。

正是从“昆山反杀案”开始,一件件正当防卫案件得到司法认定,并被最高检、最高法列为典型案例,堪称司法实践的一道“分水岭”。

为进一步“激活”正当防卫权,最高检专门发布适用正当防卫指导性案例、新类型正当防卫的典型案例等,两高、公安部也发布了《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准确界分防卫行为与相互斗殴,规范防卫过当的认定条件。定性更加精准,更能体现司法的公正性、合理性,也更契合公众的正义诉求,弘扬了社会正气,也申明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理念。

正义是什么?正义是对不法分子的严惩,是一份逮捕证、一份起诉书、一份判决书;正义也是对无辜者的保护,是一份不批准逮捕决定书、一份不起诉决定书、一份无罪判决书。正义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既刻印于法规之上,也深藏于亿万公民心中,虽经岁月冲洗,却永不褪色。

一件看似普通寻常的司法案件,往往意味着犯罪、侵权、纠纷,实实在在影响着当事人的正常工作生活。此次记者招待会上还公布了一个重要数据:2013年至今年9月,检察机关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民事、行政裁判,提出抗诉11.9万件。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公民个体,是一个个温馨的家庭,职能部门依法纠正错误,避免了万千个人的不幸,也挽救了众多家庭的幸福。

守护正义的防线,司法机关任重道远。始终秉持法治精神,坚持“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用正义的力量抚慰民心,用正义的力量确保安全,我们的社会才能健康运转、有序前行,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文/阳晨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