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低血糖“分秒必争”,您需要了解!
人卫健康 2022-10-16 20:30

人们常常谈“糖”色变,尤为惧怕高血糖,糖尿病因其日益增高的患病率及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已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低血糖是一种危害性巨大的疾病,偶然突发的低血糖对人体的伤害比高血糖更胜一筹,严重的低血糖还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导致脑死亡。所以,抢救低血糖可以用“分秒必争”来形容。下面就来详细讲解一下低血糖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应对方法,希望在关键时刻可以帮到您。

怎么就算是低血糖了?

非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2.8mmol/L即为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就可以认为是低血糖了。

低血糖有哪些症状?

轻度低血糖

通常会有饥饿感,还会出现心慌、手颤、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出冷汗、面色苍白、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

中度低血糖

除了具有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一些古怪的行为,比如喜怒无常、随地大小便、无理取闹、精神错乱等。

重度低血糖

昏迷、抽搐、肢体痉挛、小便失禁、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等,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情况容易发生低血糖?

饥饿、摄入不足和剧烈运动后容易发生低血糖,而通常情况下易患低血糖的人群是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也容易发生低血糖。

此外,除了肝、肾功能下降等疾病原因容易引发低血糖外,还要警惕以下因素:

餐后2~4小时

尤其是进食过多的高糖饮食后,机体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大量糖分,通过自身调节,分泌释放过多胰岛素,而产生降糖作用。

大量饮酒

尤其是在空腹或饥饿状态下大量饮酒,容易引发低血糖。因为此种情况下,肝脏糖原储备不足,需要动员机体的脂肪和蛋白质,此时大量的酒精有抑制肝脏将脂肪和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的作用,所以机体就会发出低血糖的求救信号。

夜间低血糖

好发时段是凌晨12点至2点之间,患者很容易盗汗、做噩梦,晨起会感觉睡眠质量低,常伴头痛和疲劳感。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警报”通常是噩梦的开始。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可做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

老年人群

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较弱,有时出现心悸、头晕等低血糖症状时,还常被认为是冠心病、高血压而被忽视。如果类似低血糖症状反复发作,机体会逐渐适应,有可能就不再发出预警,长此以往,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最后可能在毫无征兆的前提下迅速陷入昏迷状态。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关注避免发生低血糖。

降糖药物

降糖药物的使用也是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胰岛素和磺脲类降糖药物(如格列苯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低血糖。其他降糖药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和阿卡波糖等单用时一般不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更换药物或增减药物剂量时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低血糖如何自救?

许多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会选择点心、馒头等主食来缓解症状,这种做法虽然不能说完全不对,但也不是最恰当的选择。因为针对低血糖的救治要争分夺秒,应该迅速进食蔗糖、蜂蜜、果汁等食品,这类食物可以快速被肠道吸收入血,从而尽快缓解低血糖症状。

而淀粉类食品如馒头等属于多糖类食物,需要经过代谢分解生成单糖(葡萄糖或果糖等)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纠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

此外,服用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不宜使用蔗糖(白砂糖、绵白糖、方糖或冰糖等),一定要补充葡萄糖(药店有售),因为这三种药物可使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的速度减慢,使之不能迅速升高血糖。

糖尿病低血糖的急救方法如下:

▲患者出现低血糖表现后,应绝对卧床休息。

▲口服15~20g糖类食品(以葡萄糖为佳)。

▲每15分钟监测一次血糖,如果血糖还低于3.9mmol/L,可以再服一次糖类食品;如果高于3.9mmol/L可以进食淀粉或蛋白质类食物如牛奶、香蕉或三明治等。

最后提醒您注意:

▲长效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所致的低血糖不易纠正,建议自救后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长时间输注葡萄糖,还应在患者意识恢复后至少监测血糖24~48小时。

▲及时的、正确的治疗措施对于重度低血糖发作的抢救极为重要。糖尿病患者要经常进行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同时要避免空腹或饥饿时剧烈运动,如果出现中重度低血糖,自救不缓解,应立即送往医院就医。

▲如果低血糖不明原因反复发作,也不要在家自行诊治,一定要去医院求助医生查明病因。

▲对于重度低血糖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要迅速拨打120,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