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咖啡馆拍摄记录城市,陈丹燕以人生味觉之旅重返万水千山
文学报 2022-08-20 07:00

“书店+咖啡”,早已成为上海市民日常阅读、社交生活中的一部分。日前,作为一家“有美术馆的书店”,新华文创·光的空间与明珠美术馆,携手作家陈丹燕,在光的空间举行其短片作品《哨子》首发仪式暨《上海的金枝玉叶》特制焙炒咖啡品鉴会。

作为上海咖啡文化周的咖啡电影展映活动之一,《哨子》同时也是跨类型电影《四季咖啡馆》中的一部。《四季咖啡馆》由7部风格多样的电影短片组成,来自沪上的7位电影人携手完成了以上海城市咖啡馆作为表达空间的一次集体创作。这是陈丹燕第一次拍摄短片,她选择的场景是北京西路、铜仁路街角的Dehome Coffee。陈丹燕在这里写作,面对不断改动的行程和瞬息万变的世界,忐忑、思索、观望。在与朋友的视频连线中,这位旅行作家尝试寻求各种重返世界的方法。她在短片中说道:“写作是寂寞的工作,就像一个人在造一栋房子,所以我总在咖啡馆工作,这里轻松一点。咖啡很香,它鼓励灵感。”

《哨子》里也有一句台词。“我杯子里不是每次都有千山万水嘛。”热爱旅行的陈丹燕此次也为读者带来了从她畅销25年的作品《上海的金枝玉叶》引申而来的特制精品咖啡。陈丹燕表示,做这款咖啡同时也为了致敬书中的女主人公郭婉莹(黛西)。“咖啡豆一款水洗、一款日晒,对应着这个故事的两种指向。水洗豆的口感柔和,随着温度降低,能品出更明朗的红糖香气。日晒豆的口味更复杂,在舌尖漫开的酸涩里,有着人生的微妙。”

陈丹燕说,在烘焙这两款咖啡豆的时候,她的脑海里一直出现的是“激励”和“安慰”两个词语。“黛西的一生也有坚持,不论什么境地,维护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她的故事,有令人安慰的一面——黛西总是那么漂亮。”她在日晒豆的包装上印上自己的感言:“黛西的故事教导和激励了我,她能挺身于暗夜,安静独行,我也能。”在水洗豆的包装上,她则写道:“黛西的故事鼓舞和安慰了我,就像浑身发冷时,这一杯热的、甜的,散发着红糖暖意的咖啡。”

如此正应了陈丹燕在《咖啡苦不苦》这部作品里所写:“旅行中用来遮风避雨排解孤独的咖啡馆,其实也是人生散发着清冽苦味的教室。一杯甜若爱情、苦若生命、黑若死亡的热咖啡里,其实盛着人生。”

作品选读

(陈丹燕在活动现场朗读《上海的金枝玉叶》选段)

1946 三十七岁 波丽安娜

Pollyanna would always say:“I have never believed that we ought to deny discomfort and pain and evil, I have merely thought that it is far better to greet the unknown with a cheer.”

这时候,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1946年的戴西一家,因为境况的改善和孩子的长大,开始常常合家出去旅行。

孩子们跟妈妈很亲,这出乎我的意料。原来我以为知识妇女的母亲不会让孩子感到非常亲切的,特别是美丽的母亲。但戴西的孩子们说,的确妈妈不管他们吃饭,也不陪他们睡,那都是佣人的事,可妈妈是研究儿童心理学的,她总是能够适时地教他们许多东西,她为他们讲了许多故事。她的孩子尊敬她,在乎她,直到静蛛六十一岁,中正五十六岁,他们还会争论到底当年妈妈最喜欢谁。

戴西的一对儿女,都有富庶完美的童年。可是在他们的童年里,戴西都为他们读了一本1913年出版的著名童书《波丽安娜》。在英文词典里,波丽安娜从女主人公的名字引申成一个形容词,形容那些盲目乐观、不知祸之将至的女人。波丽安娜总能够直面人生,可她懂得凡事总向好的一面看,要是她遇见了什么倒霉事,她总是能在里面找到有益于自己的东西,井开开心心地受用那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波丽安娜不在乎钱,喜欢自然淳朴的事物,波丽安娜总是说:”我永不相信我们就应该拒绝痛苦、罪恶和不适,我只不过是想,先愉快地迎接不知道的将来,要好得多。”

也许它是戴西自己童年时代,在中西女塾的图书馆里读到的书,是她从小喜欢的书。在二十年代的美国,它是畅销书。可那时在校园里总是高高地仰着自己的下巴、不爱理人的戴西为什么会这么喜欢波丽安娜呢?

静蛛和中正记得,在妈妈的嘴里,波丽安娜是真正不可战胜的女人,什么都不能损害她。可为什么戴西要在睡前读书的时候,为女儿和儿子讲波丽安娜呢?

要是戴西知道从五十年代开始,她将有这么漫长的磨难,我想,她会在1949年时与许多郭家亲人一起移居海外。

而到了漫长磨难开始以后,静蛛因为家庭关系,整个中国芭蕾舞团出国演出了,就留下她和几个家庭背景不好的演员不能去。中正好不容易在政策松动的那一年上了同济大学,却成为反动学生被关押。这时。他们才常常想起妈妈在床前读过的《波丽安娜》,那个美国的快乐女孩子,成了他们的精神榜样。

1966年12月,戴西和中正被扫地出门。他们搬到一个下面是厨房的小房间里,六平米大,与房子里已经住着的另外两家人一起合用厕所。当他们把几件被允许带出来的家具搬到亭子间里,他们发现屋顶是漏的,因为中正看到有一缕阳光直接从房顶射到了地上。有朋友找来了几块二手的塑料片,帮他们补好漏洞。有一次中正开玩笑说:”我觉得可以剪几个星星出来,贴在塑料片上。这样我可以想象自己是睡在星空下。”

戴西在回忆录里记录了这件事,并写下了自己的心情。戴西写道:”我很高兴他能在整个事情里看到这样积极的景色。”

1998年的秋天,戴西去世,我、静姝和中正在一起说了那么多关于戴西的事。这时,他们才发现,自己并不完全知道戴西到底遇到过多少可怕的事,她从来没对他们说起过自己在丈夫去世在监狱医院时的心情。她从来没有说过自己遇到过什么可怕的事。有一次,她对静姝偶尔说到自己在崇明农场时,跟着大队人马一起去挖河泥的事,”我总是对没见过的事抱着很大的好奇心,当时我已经六十岁,没有力气下去挖河泥了,于是被安排去照看大灶,为工人们烧开水。炉火总是不好,我于是老是往里面加东西,想让它烧得好,突然我感到火灭了,我马上把头伸进去,想看看到底怎么了。这时从烟囱里吹下风来,炉里的柴突然燃烧起来。我的脸上立刻遍布黑灰,半边的头发和眼睫毛被烧掉了。”

”她说这些的时候,并不是诉苦,而是带着一种骄傲。好像是说,你看,我还做过这些事。我是能干的。从前她还告诉我她在法国公园门口卖成蛋,她能找出来什么蛋的蛋黄煮熟了一定有油。那时候是我们家刚刚被扫地出门,根本没人知道明天会有什么可怕的事情还要发生的时候。她老是抬着自己的下巴,很神气地说这些别的资本家也许会觉得过不去了的事。照我看来,那就是波丽安娜的样子。”已经六十岁了的静姝况。

他们的妈妈戴西,也是他们的精神榜样。

中正说到词典上对Pollyanna这一条的解释,说:”词典解释错了。那种乐观是比盲目要坚强的东西。只要看我妈妈,就会明白。”

在1946年杭州明丽的阳光下,这个穿着大花旗袍的美丽太大,这个敞着开司米毛衣的精致小姑娘,这个结结实实、神情安宁的小男孩,这三个晚上睡觉前分享波丽安娜并喜爱她的人,我真的为他们庆幸,庆幸他们能在静好岁月里就已经读到并喜爱波丽安娜,就像阳光永远留在照片上他们的脸上一样,波丽安娜也永远明亮地留在他们心里。

文 / 记者 傅小平

来源:文学报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