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学医8年,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中国青年报 2022-07-07 12:37

高考后,“临床医学专业回归高考热门专业top5”的话题冲上热搜,不少高分考生在高考志愿中填写了医学相关专业。“学医将来出路好吗”“临床医学的苦我能承受吗”“我的沟通能力比较差,记性一般,适合当医生吗?”很多考生抛出了问题。

与此同时,北京协和医学院1956名医学生他们的毕业典礼,《中国青年报》“温暖一平方”直播间对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毕业生代表进行了采访。

1996年出生的8年制临床医学博士生张妙颜是今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她通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向填报医学专业的考生表示:“学医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胡盛寿院士说:“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医生职业应该是最受尊重和最应该得到尊严的,因为他们服务的是生命。21世纪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生命科学将是主导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学科,学医意味着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海洋里有各种发展的空间。”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

相较于旁人心中的身穿白大褂,被一群护士簇拥,一天看几十个病人的大夫形象,张妙颜对医生的理解是:“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

张妙颜在实习期间,正好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次,她跟随老师接诊一名肛周严重感染的新冠肺炎病人。这名患者年轻时大脑受过伤,丧失了部分自理能力,而且因为疫情,家人也不能陪护。所以清理创口的脓液、在医院不同科室之间做介入检查等,都是由张妙颜操作和陪伴的。

出院时,患者几乎是哭着对张妙颜表达了感谢。

在她看来,一部协和史,半部中国现代医学史。他们毕业典礼的主礼堂落成于101年前。坐在礼堂里椅子上的曾经是林徽因、蔡元培、徐志摩、泰戈尔等文化名人,也曾是林巧稚、顾方舟、黄家驷等医学大家。一个世纪之后,坐在椅子上的人换成了张妙颜和她的同学。

作为一名医学生,张妙颜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增进了医患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也让医学生们重新审视了自己未来肩负的责任。

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人林巧稚就是协和人的榜样。她在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入学考试的时候,英语考场里突然有一个学生晕倒,林巧稚放弃了考试去参加救援,直到那个考生被救过来,但这时候已经来不及继续考试了。监考老师把这件事报告了学校。学校一查,前几科的成绩很好,英文虽然没有成绩,但林巧稚体现出了一种难得的仁爱之心,于是把她招了进来。

医学以照护人、人群、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为己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在毕业典礼的致辞中说,医学广涉几乎所有学科,集人类知识、技术、艺术、学术之大成。医学是多学,又是人学,更是涉及人的终极利益的一门顶级学问。

学医是一条艰苦之路

“闻过8年玉兰花香,站在东单天桥回望,都是自己18岁的影子。”张妙颜在毕业典礼的发言中说:“8年前志高气锐的我们,驻足在协和的灰墙碧瓦中,穿行在九号院的连廊里,听着医学泰斗们的传奇故事,暗自摩拳擦掌,畅想着自己将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样子:在查房中用无懈可击的病例分析惊艳四座,在手术中用干净利落的操作赢来一片赞赏,在患者出院时得到最诚挚的拥抱和感谢,还能在国际会议上用最精妙的研究一鸣惊人。”

然而求医8年,路漫漫。张妙颜说,8年来,没有学完一天功课后打球、健身再冲个热水澡的酣畅淋漓,只有复习到凌晨还是背不下来的肌肉起止点和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没有查房时的妙语连珠,只有提前准备了一晚上但教授查房提问时依然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的尴尬;没有胆大心细地剥离过血管神经,只有持续性拉钩后的欣喜的缝皮;没有课题汇报时专家们的交口称赞,只有在实验室里对着不争气的细胞怀疑人生……

“协和的8年让我们明白,由知识和经验搭建的医学城堡,要靠自己一砖一瓦去积累,没有捷径可言。”张妙颜说。正如她的一位前辈所说:真正的医者,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一定是准备好面对学医之路的艰难和困苦,乃至流汗、流泪、流血。学医之路不是阳光灿烂,而是一条艰苦之路。

“写过一份又一份的大病历,我们问诊时的思路才会越来越清晰,查体时逐渐重点突出,拟诊讨论的思考也越发深入。扶过一台又一台的镜子,我们才能对手术入路、步骤、重点和难点逐渐了然于胸。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患者谈话,我们才能慢慢悟出有效沟通的要领。”张妙颜说。

“医学教育出来的是面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人,这批人如果品德不高尚、才华不出众的话会误事,所误的不是一般的事,而是健康乃至性命。因此,医学教育一直定位于高标准教育。”王辰院士多次说,“庸医之害甚于无医”。

张妙颜深知未来行医之路上,将会有更多的荆棘与坎坷,“而协和早已赋予我们披荆斩棘的利刃和勇气,以生命为信仰,带着一颗悲悯之心和扎实精湛的医学专业技术,让我们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共同奋斗!”

文/刘昶荣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