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新职业“韭菜证”击碎人才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07 07:20

长沙女孩陈晨(化名)和老公报名了碳排放管理师职业培训,当时负责培训的机构老师向她保证,拿到“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后,兼职“挂靠”一年的收入不低于5万元。很快,陈晨发现此前合约承诺的内容与实际服务项目不同,于是与培训机构展开退费拉锯战。结果,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私自使用了陈晨和丈夫的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代替两人参加了1月底的“碳排放管理师”考试,并以完成服务为由,拒绝退费。(7月6日《中国青年报》)

你想拿到一本证书“一本万利”,却被当作“韭菜”收割。对于围绕新兴职业的“山寨培训”乱象,社会一直呼吁要从严监管培训机构,杜绝虚假宣传,但如果总有人相信“一本万利”,不法机构与人员就会有收割不完的“韭菜”。说到底,这是“培训诈骗”,而培训、证书不过是行骗的道具。因此,要加强对公众的“职业科普”、“证书科普”,让公众了解新职业的内涵,并引导所有选择培训者都以提升能力而非获得一纸证书来规划职业培训。

每一个新职业出现,马上就会出现围绕新职业的培训,培训宣传都强调,这类新职业人才存在巨大的缺口,培训通过获得证书后,将捧上“金饭碗”。如针对新兴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培训机构就宣传我国对家庭教育指导师的需求达到四五百万之多,参加培训获得一张“庭教育指导师”证书,年薪少说二三十万。这样的宣传当然令人心动,可这是真的吗?根据“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性质、职业内容,我国需要的专职家庭教育指导师最多10多万,而“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证书,并不是国家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而只是职业能力评价证书,是由社会机构认定、发放的,不能作为某个职业的“敲门砖”或“通行证”。

一些非法机构,正是利用部分求职者对职业性质、职业内容以及对职业证书性质的不了解,所以随意编故事,把职业发展前景与职业证书的价值吹得天花乱坠。如果机构是具有资质的合法机构,这可以通过强化监管,加强招生宣传规范进行治理,而如果本来就是游离在监管之外的没有资质的机构、甚至是地下“黑机构”,往往只有在参加培训者举报后,才能进行调查处理,而且等到那个时候,涉事人员很有可能已经卷款而逃。

遏制这类问题发生,就需要在强化监管之外,加强信息公开,为公众提供公益性的指导服务,引导公众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新职业与职业证书。如今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家庭教育指导师”“研学旅行指导师”“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等18个新职业。经公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这些新职业将被纳入新版职业分类大典。人社部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新职业标准,并指导培训机构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开展培训。同时,积极稳妥推行社会化评价,对评价认定合格的人员,由评价机构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证书。只有不让“韭菜证”击碎人才梦,才能以新职业促进人才就业与事业健康发展。

文/冰启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