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名人数超千万 高校生源池仍需多渠道引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6-07 07:45

76.68万,这是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与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的差额。也就是说,2021年全国共有76.68万人高考“落榜”。

这只占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的7.11%。这也是近5年来,全国高考“落榜”生首次降至100万人以内。

2022年高考在即,今年全国高考报名119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一些考生不由得担心,竞争会不会更激烈,考大学会不会更难?

答案可能并非如此。近3年来,全国高考录取率维持在90%以上,且逐渐提高,也就是说,我们正越来越接近实现每名普通高中毕业生都能读大学。

当然,对考生个人来讲,读名校的竞争依然激烈;但是,整个高等教育面对的现实是,202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有57.8%,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继续提高,但应届高中新增生源几近枯竭,个别高校出现“招生难”的情况该怎么办?大学生源的多元化转变已迫在眉睫。

高考录取难度降与升

数据显示,我国高考报名人数已连续6年增长,其中,连续4年超过1000万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考大学更难了。

首先,我国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且增长幅度大于高考报名人数。以2017-2021年为例,高考“落榜”人数从178.51万人降至76.68万人,5年里降幅高达57.04%。

其次,高考报名人数虽然庞大,但是统计口径与以往有所区别。据报道,现在高考报名人数采取全口径统计方法,即除了参加普通高考的普高学生,还包括参加职业高校单招的中职学生,以及其他专升本的考生。中国教育在线6月6日一篇文章称,今年很多省份参加普通高考的人数实际是下降的,而非增长。

当然,对于志在考入名校的学生来说,竞争依然激烈,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更为激烈。

比如,今年5月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北京市3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虽然2017年-2021年本专科招生人数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远小于研究生增长幅度,这说明对于高水平大学来说,扩招的重心在于研究生而非本科生。

进一步细分来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本专科招生人数增幅,要低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增幅。这说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顶尖名校的本科生招生基本稳定。

对于2022年考生来说,一方面不要被高考报名人数所吓倒,而是要坚信自己可以升入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坚定意志,在考场上为心中的目标做最后的拼搏。

需要更多的生源

高考报名人数连续4年超过1000万人,对于高等教育发展意味着什么?

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超过50%,进入普及化阶段,2021年达到57.8%。

国际经验表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正因此,我国提出“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2021年1月曾撰文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高级阶段发展,需要更多的生源。现在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高考录取率已经很高,如果没有更多的人参加高考,发展普及化高等教育是不可能的。

从高考最主要的生源群体——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变化来看,前景如何?

近几年来,全国普通高中毕业生人数稳定在770万-790万人之间,呈现小幅波动,可以说,这能保证未来几年高考生源的稳定,但无法提供额外的增长动力,且明年高考的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同比就将小幅减少。

对于高校来说,“近几年,部分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已经出现招生难,高考生或者填报了志愿,或者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却不去学校报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一名山西省某农业类高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地方农业院校第一志愿的考生报考较少,缺额较多,需要通过多次征集志愿才能完成招生计划。

2021年高考录取时,河南省老牌本科院校河南科技学院出现招生“小年”,出现118个名额空缺,需要进行征集志愿。只要学生达到河南省理科本科线,就能够参加补录。据报道,有观点认为河南科技学院是因为按照一二本分开招生,才导致出现了“失误”。但这也显示出,在接近饱和的录取率下,哪怕微小的技术性失误,也可能给高校制造招生困难。

普职融通带来新生源

如何开拓生源?别敦荣的文章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深度发展将直接面对两大群体:一是60%左右的适龄青年人口,二是9亿多劳动年龄人口中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中青年人群。

对于第一个群体来说,别敦荣发现,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50%,但净入学率只有40%左右。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18-22岁适龄人口之比;高等教育净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18-22岁在学人数与18-22岁适龄人口之比。

毛入学率为何与净入学率出现10%的差额,也就是说,为何18-22岁适龄人口没有就读大学?别敦荣认为,重要原因是职业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的权利非常有限,即初中毕业生很多被分流到中职,他们失去了参加高考的机会。

如今,政策已经改变。“普职分流”事实上在很多地方已经松动,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删掉了“分流”的提法,改为“协调发展”。有业内人士介绍,中职生毕业后升学的比例,从以前的30%,提升到目前的70%,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到90%。

对于第二个群体,2019年开始,高职院校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进行了扩招。3年累计扩招413.3万人。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5月24日新闻发布会上说,这在有效服务“六稳”“六保”同时,踢出了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临门一脚”。

2021年,全国高职学校招生557万人,比普通本科多招生112.4万人。

也就是说,上述两大群体对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量新增的“非传统生源”流向了职业院校。

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如何开拓生源,储朝晖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2001年高考报名取消年龄限制以后,社会生源参加高考已没有障碍。

目前,社会生源身份的复读生已是高考的重要人群。

普职融通可以给开拓生源提供新的思路。一些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正在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它们并非高等职业院校,但也在增加招收中职毕业生的名额。

从2018年开始,浙江省启动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培养试点,到2022年,全省已有39所中职学校参与,对应18所本科高校,招生规模过千人。升入试点中职学校的学生采取“3+4”模式培养,3年中职学成之后,只要通过“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全省统一考试,就可升入对应高校的对应专业学习。

参与试点的高校很有吸引力,包括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海洋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据报道,一名初中毕业生宁愿放弃读普通高中,入读了试点的中职学校,她表示,她的中考分数虽然能考上普高,但3年后参加高考未必能达到浙师大的分数线,不如通过“3+4”进浙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来得牢靠。

“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是正在推广的职教高考采取的模式。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5月24日新闻发布会上说,高职分类考试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渠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