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上海金融机构影响分化,复工复产后他们都有这些打算
​第一财经 2022-05-24 19:59

在此轮疫情及封控措施之下,身处金融要素集聚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行受到了多大的影响?复工复产之后,金融机构又有哪些打算?

5月上旬,第一财经联合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面向上海金融机构发放《上海金融机构抗疫值守和复工复产专题调研问卷》(下称“调研问卷”),调研上海各类金融机构在抗疫值守和复工复产方面的实际情况,通过74家金融机构的问卷回答,勾勒出疫情对上海金融机构的影响呈现出的分化态势,以及复工复产后,为应对未来类似突发事件,金融机构计划采取的各种调整措施。

疫情影响分化

调研问卷显示,在此轮上海的疫情及相应的封控措施下,对上海金融机构所造成的影响程度有所分化。

在调研问卷中“本轮上海疫情对贵单位业务系统运行的影响情况”这一问题,74家受访金融机构中有41家选择了“影响有限,大部分业务通过线上方式正常开展”,占比超过了半数(55.41%);另有4家金融机构选择了“影响较小,各项业务整体增速正常或更佳”这一选项。

业内人士认为,这部分受到疫情影响较小的金融机构中有些在2020年疫情时已进行了较为完备的业务线上化转型,因此在面对此轮疫情封控时已有相应预案及相对较为充分的准备。

“早在两年前新冠疫情暴发时,为防范因为疫情而不得不封闭隔离的情况,我们公司各业务部门就已进行了业务全流程的梳理,准备了业务远程运作预案,基本实现所有交易运营业务均能线上远程支持。”上海一家保险机构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上海此次疫情封控期间,公司保险业务、投资业务均平稳进行。

另一家资管公司负责人则表示这次启用了备用职场,安排投资团队以及相应的风控、IT、后勤保障团队值守在公司,并且安排值守员工入住同一园区的人才公寓,尽可能保障员工生活需求和舒适度。

但由于业务模式、线上化程度等方面的不同,还是有相当部分在沪金融机构认为,疫情对其业务系统运行存在较大影响,选择“影响非常大,绝大部分业务处于停滞状态”、“影响相当大,许多业务无法正常开展,业务规模下降”、“影响显著,许多业务遭遇了限制和阻碍,业务增速下降”的金融机构分别为3家、10家及16家,合计达到29家,在74家受访金融机构中占比约为四成。

一家选择“影响非常大”的保险代理公司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其主要从事工程货运卡车的保险中介业务,由于风险非标化,很难进行线上出单,业务几乎停滞;同时,在财务结算方面,由于还无法申请增值税电子专票,因此也无法与保险公司、客户进行资金结算。另外,工程货运卡车行业的现金流在疫情期间也变得紧张,直接影响到了其保险业务。

尽管影响程度相异,但为了保证客户资金的安全以及业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大多数上海金融机构都安排了人员进行值守。从调研问卷结果来看,截至5月20日,74家金融机构中有50家机构的疫情值守时间已持续30天(含)-60天,占比达到67.57%;也有12家金融机构的值守人员在机构内值守已达60天及以上,占比为16.22%。

而各金融机构在疫情期间的值守人员规模则因机构业务及规模差异而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考虑到对员工生活的影响及防疫安全,各金融机构在保证业务稳定进行的前提下,都尽量做到值守人员的规模最小化。因此,从占比上来说,值守人员规模少于10人的机构最多,达32.43%(24家);其次则为10人(含)-30人,占比为27.03%(20家);而在调研的74家在沪金融机构中,值守人员达到200人及以上的为8家,其中4家为商业银行、2家为证券公司、2家为金融要素市场。

调研问卷显示,针对这部分疫情期间的值守员工,各家金融机构均采取了各项措施保障员工在值守期间的生活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受到了受访金融机构的重视。在74家上海金融机构中,有65家金融机构提供了精神保障措施,对值守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交流,在所有的保障措施中选择比例最高。

复工复产后,金融机构将为未来做好准备

日前,上海第一批金融机构复工“白名单”出炉,涵盖864家金融机构,金融业正式进入复工复产阶段。

“这次复工复产后,我第一件事就是要召集各部门开会,复盘一下这次疫情封控期间的‘得’与‘失’,并且更重要的是,要吸取这次的经验,对业务流程、线上化程度、办公室功能完善等各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做出相应调整优化,以免未来再发生类似的突发事件,再次变得‘手忙脚乱’。”上述资管公司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调研问卷结果显示,在复工复产之后,几乎所有受访金融机构都将采取调整和改进措施,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黑天鹅”事件。其中,“提高核心业务系统可靠性,保障关键功能不间断”是金融机构选择最多的措施,一共有68家金融机构选择;“重要岗位人员实行A-B岗,保障团队工作持续性”(66家)以及“增强远程办公协同演练,以应对员工长期居家情况”(63家)分列二、三位。也有部分金融机构选择对职场进行调整,其中,30家金融机构选择“对现有职场进行适当改造,以应对抗疫值守各项需求”,17家金融机构选择“在浦东、浦西分别设置备用职场,以应对极端封控情况”。仅有1家金融机构选择“以上措施均无”。

“我觉得我们之前设置浦东、浦西职场的决定还是很对的,此次两边分别调配人员还是有一定的空间的。”上述资管公司负责人表示。

不过,在此次调研中,针对更具体的职场调整或增设问题,更多的金融机构(54家)表示“暂无调整和增设计划”,占比达到67.5%。金融业人士分析称,金融业分支机构的开设往往需要监管机构进行审批,同时其职场一般对选址、规模等要求也比较高。由于成本、公司规划、流程等问题,可能金融机构短时间内调整或增设职场并不太容易。而在有职场调整或增设计划的金融机构中,18家计划在浦东或浦西增设办公职场或后援中心,有6家金融机构计划在上海之外的其他省市增设办公职场或后援中心。

而对于办公职场的多中心布局,多数受访金融机构则认为,在日常工作时,办公职场的布局应有利于单位各项业务的高效开展,各职场之间应有便捷的通勤出行条件(62家);以及办公职场的布局应适应机构前、中、后台业务特点,在办公品质和成本支出之间做好平衡(50家)。而在疫情期间,办公职场的配套设施应能提供值守人员的基本工作、生活条件,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以及办公职场的选址应能够应对“分区管控”的硬性要求、保障核心业务持续平稳运行两大因素,则有最多金融机构选择,分别达到59家及54家。(杨倩雯)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