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信科学子奔赴抗疫一线 用“志愿蓝”守护“健康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20 12:12

当前,全国疫情持续反复,防控工作依然形势严峻、任务艰巨。面对抗疫前线的紧急集结,4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00后学子,心怀家国、果断坚定、挺身而出,积极参与到家乡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之中,用“志愿蓝”守护“健康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信息科大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朱家麟:第一时间响应家乡疫情集结号

用尽30瓶酒精消毒水,10箱84消毒液,这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信1901班的朱家麟第一天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工作量;也是这一天,仅在自己负责消杀的核酸检测点,朱家麟走了3万多步。4月中旬,朱家麟深爱的家乡——古城西宁吹响了疫情防控“集结号”,他成为队友口中的“朱朱”加入到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为“宁”而战。凌晨的西宁万籁俱寂、气温低下,还在睡梦中的朱家麟便接到任务,参与布置核酸检测点,而这只是前期准备,事实上,他主要负责核酸检测点位的消杀、秩序维护、巡逻等任务。连续8天2轮共计5次的核酸检测,朱家麟每天早上六点就到达工作地点,一直奋战到深夜。一遍一遍地更换防护服,一遍一遍地消杀、巡视,汗水不断浸透衣服,防护镜也因雾气反复模糊。累了,他就坐在路边休息一下;困了,他就微闭双眼,深呼一口气接着干。每天回到家,朱家麟托着疲惫的身体倒头就睡,只为了抓住休息时间,为接下来的工作“充足电”。就在核酸检测任务全部完成的那一刻,朱家麟与其他工作人员一样,紧绷的心弦终于稍微疏松一些。在这次志愿服务中,朱家麟体会到了被需要的快乐,更为自己是一名抗疫志愿者感到骄傲。

李嘉榕:熟悉的蓝马甲给我力量

当下疫情防控形势吃紧,经管学院营销2101班的李嘉榕吃完午饭就来到北新桥街道疫情防控监督岗。还是那件蓝色马甲,还是提前做好个人防护,李嘉榕准备就绪后,志愿服务工作正式开始。她主要负责协助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进行入户核酸检测,同时绑定居民的咽拭子及鼻拭子试管信息。工作中,她必须一直紧盯着屏幕和手上的试管,仔细核对用户信息与试管信息是否吻合。虽然也会感觉疲累,但是她坚持着,直到归还器械,交接试管,一切无误后,才放心地结束一天的忙碌。李嘉榕居家学习虽然紧张,但是依然抽出空余时间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活动。为了学习、服务两不误,李嘉榕总是提前看好课程安排,然后选择到岗时段。她说:“这次志愿服务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与严谨。感谢抗疫工作者的辛苦付出,只要大家戮力同心,就一定可以共克时艰。”

唐梦垚:无论风雨阴晴,从未请假一天

紧张充实的线上学习一结束,经管学院营销2101班的唐梦垚就赶紧骑自行车来到北新桥街道志愿服务站。在这里,她作为一名志愿服务者主要负责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发放防疫宣传册、张贴宣传海报。看似“举手之劳”的简单工作,唐梦垚一丝不苟,不仅把宣传册发放到路人手中,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社区居民进行科普宣传,号召大家文明健康防疫,引导大家提高自我防控意识,正确理解和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早春时节,乍暖还寒。但是无论阴晴风雨,唐梦垚从未请假过一天。那个路口已经遍布唐梦垚来回往复的足迹,更留下了她为行人热心讲解抗疫知识的身影。初中时,唐梦垚就对志愿服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基本每隔两周就参与一次校内外志愿服务。在本次东城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她没有丝毫犹豫就报名了。唐梦垚说学业与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同频共振的。志愿服务,助学铸人,“我们可以增长经验,培养责任感,这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能为疫情防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义不容辞。”

张嘉懿:暖心服务架起连心桥

“您好!我是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民安社区服务站的流调人员,根据大数据显示……”,这是机电学院机电2101班张嘉懿每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张嘉懿所在的志愿服务岗位主要负责挨家挨户致电,排查、核实社区居民基本信息,以保证后期核酸录入信息的准确性。目前,每周三、周五下午两点,她就按时坐在办公桌前,逐个拨打电话簿上的电话号码。这是一份需要耐心、细心的工作。密密麻麻的汉字和数字,各种各样的标记,形形色色的情况,在电话线的两端,张嘉懿用暖心服务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守护着一方居民的身体健康。有时工作紧急,她都顾不上喝一口水。她不时感到口干舌燥,但依然打起十二分精神,介绍着、询问着、记录着。若是遇到特殊情况,张嘉懿还要及时向上级汇报,然后再反馈给社区居民。有时候联系一个居民需要这样来回拨打电话好几次,才能把事情处理利索。她说:“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我也收获了快乐。疫情防控,迫在眉睫,我愿表真挚之情,尽一份绵薄之力,让疫情早日结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婧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