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生健康系统十大举措保障冬奥赛事如期安全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13 20:46

4月13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举行“首都卫生健康系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和突出贡献个人座谈会”。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奥要求,围绕以运动员为中心、保障赛事安全顺利进行的目标,遵循分类就诊、全流程管控、全封闭管理、专家支撑、应急调度原则,北京市做到了快速救援、精准保障,最大限度为运动员追逐“更快、更高、更强”的人类极限提供了坚实医疗服务保障,有力、有序保障了赛事如期、安全举办。

一是加强系统设计及时完善防疫政策。制定疫情防控总体意见和20余项方案指引,印发两版《防疫手册》,成为医疗防疫的根本遵循。落实远端防控,实行“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闭环管理,细化“一馆一策”“一场一策”“一店一策”防控方案。坚定执行疫苗应接尽接、全程闭环管理、每日核酸检测、佩戴N95口罩及保持社交距离“五大法宝”。根据保障赛事需要,科学研判优化调整既往感染者入境、Ct值策略、无症状感染者管理、密切接触者认定与管理、阳性感染者出院/解除标准“五项政策”。一系列防控措施的实施,实现了远端管控一批,入境筛查一批,闭环发现一批,将疫情对赛事的影响降到最低,有力保障了赛事平稳运行和城市安全。

二是以最优医疗力量精准保障。根据冬奥会赛事运动项目受伤特点,精准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17家牵头医院以及16家配合医院、2家院前急救机构,共选派1300名医疗骨干负责场馆医疗保障,其中国家创伤医学中心所在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负责钢架雪车项目,北京积水潭医院负责高山滑雪项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负责延庆冬奥村保障。统筹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将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18家医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

三是统筹全市医疗资源做好应急医疗救治准备。全市35家医疗机构储备场馆医疗后备人员658名,储备入境无症状感染者隔离设施医疗保障人员160名,18家定点收治医院备勤人员日均超过1500名。从全市抽调54个院前救护车组、20个院内救护车组纳入北京急救中心统筹;加强血液储备,提升血液保障能力。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延庆区中心血站等将全血库存量提升至7~10日的日均供血量,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浆最佳库存上浮20%;定点收治医院增加储存至5日用血量。Rh阴性血液库存动态保持在2000单位。建立跨省市血液调剂机制,确保赛时用血。

四是打造场馆、救护车和定点医院三点一线救治纵线。每日100辆救护车组在岗值守,安排全地形越野救护车在延庆赛区应对降雪天气,2架救护直升机随时待命,按照场馆医疗救治需求及时将伤员转运至定点收治医院。2月10日高山滑雪中心通过救护直升机将1名受伤瑞士运动员转运至延庆医院,用时仅8分钟。定点医院每日约2200人在岗值守备勤,做到医生等病人。定点医院加强与场馆、救护车组联系,形成场馆医疗站、救护车组和定点医院之间三点一线的纵向救治流线。畅通绿色救治通道,简化入院手续,快速检查检验,及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并与队医、患者协商确定治疗方案,确保运动员得到高效救治。赛会期间,北京累计诊疗2.2万人次,其中运动员557人次,为冬奥会提供国际化、高质量、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五是发挥专家团队作用,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组建包括10名院士在内的80名专家团队值守保障,随时为运动员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从全市抽调骨科、创伤外科、心内科23名专家支援延庆医院,由派驻专家直接组织实施各类手术。定点医院全面实施涉奥伤病员院内会诊机制,多学科协作(MDT)贯穿诊疗全过程。除夕之夜,市卫生健康委派出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市级专家赴延庆医院,现场指导对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塞浦路斯技术人员进行救治;患者病情缓解后转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每日多科室会诊调整治疗措施,患者于2月6日痊愈出院,对医护人员表达感激与赞扬。

六是高质量核酸检测实现快检速报。加强市区统筹、扁平管理,按照“用一备四”择优储备17家检测机构,科学布局采样点,配置转运车,建立奥运专用信息平台,形成驻场监督、每日通报、实时会商、专家巡查工作机制,实现每日核酸采、送、检、报全流程追踪管理,累计检测340万人次,有效落实了每日核酸检测“应检尽检”,93.4%的阳性者在入境7日内检出,为实现早发现、早隔离,严防环内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场馆率先应用“黑科技”气溶胶监测系统,发挥提前预警作用。两村一中心等重点场所样本送检时间中位数达1.5小时,实验室检测时间中位数达2.5小时,体现了中国核酸检测速度。

七是科学高效配置隔离设施。研究制定无症状感染者隔离设施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坚持底线思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分别改造储备6家475间、4家314间无症状隔离设施,做到逢改必勘、逢改必验,明确感染防控“十条措施”,确保防疫安全。建立市、区、隔离设施三级运行和监管体系,实行“医院式管理、酒店式服务”。冬残奥会前,一周内完成19间无障碍设施改造。国际残奥委会首席赛事交付官科琳·雷恩女士惊叹北京市政府的工作效率,对隔离设施无障碍条件表示非常满意。

八是以外保内强化社会面防控。统筹推进社会面和冬奥会冬残奥会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策略不动摇,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及时快速遏制丰台区、海淀区等局部疫情扩散势头。持续强化新冠疫苗和加强针接种,提高城市抵御病毒能力。持续强化入境人物同防,严格进京管控,重点人群核酸内筛以及测温扫码戴口罩等措施落实;持续强化重点人群、重点部位、重点区域以及闭环周边地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督导检查和核酸检测频次。坚持多病共防,将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时间较往年延长40余天,提升社会面传染病症状监测敏感性,及早发现处置疫情苗头。赛会期间,社会面未发生其他传染病疫情,为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九是京津冀协同快速提升区域保障能力。始终坚持“三个赛区、一个标准”,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保赛事”,精准帮扶提升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医疗防疫综合保障能力和赛时保障水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通过合作共建方式,成功推进延庆区医院核定为三级综合医院,成为延庆赛区医疗保障中心;组织北京15家医疗卫生机构对张家口市16家机构实施53项帮扶措施,全面提升张家口市骨伤等医疗救治水平;赛会期间,建立跨省市血液调剂机制,津冀两地60余辆急救车辆随时待命支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区域联动机制,在周边10省市抽调350名公卫专家,随时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

十是严密细致有序落实移出防疫。按照“整体平移、集体隔观、自我服务”的工作原则,坚持21天管理底线、闭环内集中隔离底线、风险人群足不出屋底线,压实“四方责任”,加强技术对接,强化“一馆一策”“一店一策”,科学判断、细化措施、分类移出,规范监测检测、规范清洁消毒、规范移出流程,强化多病共防,建立健康台账,细化分类管理,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切实筑牢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风险不外溢的最后防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张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