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志愿者:点燃青春激情 贡献医者力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4 14:30

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队伍中,无论在北京赛区的冬奥场馆,还是延庆、张家口赛区的赛场中,都可以看到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志愿者身影。他们点燃青春激情,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贡献了力量。

圆满完成冬奥会服务任务后,首医志愿者在首钢大跳台合影留念

首都医科大学派出86名志愿者参与北京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其中包括医疗协调员、医疗专业志愿者、新冠联络官(CLO)综合协调办公室志愿者、公共卫生(PHS)志愿者等,服务于国家体育馆、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首钢滑雪大跳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云顶场馆群、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延庆冬奥村、北京冬奥村、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等十余个场馆。

当“冰墩墩”下班、“雪容融”登场时,首都医科大学的35名冬残奥会志愿者迅速“转场”,在医疗协调员团队、CLO志愿团队、PHS志愿团队、首席医疗官CMO团队中,继续提供高水准的志愿服务。“发挥公共卫生专业优势,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冯巍对志愿服务充满了信心和底气。

据了解,首都医科大学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高度重视,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担任组长,校教务处、校医院、保卫处等多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工作组成员,并成立临时党团支部,发挥党团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志愿者出征仪式上,首都医科大学校党委书记呼文亮表示,“能够见证北京成为‘双奥之城’是一种幸运。首医志愿者们要以周到热情的服务留下难忘的‘冬奥记忆’,为奥林匹克运动贡献首医力量。”

医疗助理在首都体育馆诊所分诊台前接待外国工作人员

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首医志愿者以“精益求精,万无一失”的标准,协助医护人员开展赛场医疗急救、综合医疗事务,保障运动员、观众、工作人员的健康。此外,他们还与各相关单位的CLO沟通对接,协调做好涉奥人员出入境、核酸检测、健康监测、应急处置等疫情防控保障工作,谱写了医学青年的新篇章。

首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也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牵头或参与到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医疗保障和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中。他们带头筹建的冬(残)奥村综合诊所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1500平方米的北京冬(残)奥村综合诊所和1658平方米的延庆冬(残)奥村综合诊所,可以满足赛时每天16小时基本门诊和24小时紧急救治需求,肩负起冬(残)奥村内运动员、教练员、官员和志愿者等的健康和医疗服务。其中,北京冬(残)奥村综合诊所医疗团队,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牵头组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也参与其中。

此外,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牵头的“冬奥会智慧医疗保障关键技术”项目,针对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一体化医疗保障需求,研究开发了智能医疗机器人、机械手等智能医疗器械的远程手术操作系统,为实现“科技冬奥”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首医志愿者在北京冬(残)奥村办公区工作

志愿者们在一线发光发热,首都医科大学成了他们最坚强的后盾。学校为所有志愿者配备了防疫物资、生活用品、保暖用品等暖心包裹,而且提供“一人一策”个性化支持,协同解决学业、就业等方面的需求,为志愿者解决后顾之忧。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志愿者团体心理辅导,推送压力疏导小贴士,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专线,体育学系精心指导科学运动,冬奥工作专班开展新春联欢、春节慰问、集体生日会等活动,织密关爱链条,与志愿者家长用心用爱携手护航。

当部分参加冬奥会服务的志愿者圆满完成任务平安返校时,校党委副书记刘芳寄语他们:“冬奥会的服务保障经历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大家能带着这份收获、这份荣耀,在未来的道路上创造更多的人生精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