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陈浩邦:与荷兰摄影师重逢在首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22 16:47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管理专业本科生陈浩邦,是首都体育馆赛事服务领域的一名志愿者。北京冬奥会期间,他在这里服务时惊喜地见到了“老朋友”——一位荷兰摄影师。他们如四个月前约定的一样,共赴这场冰雪盛宴。

陈浩邦完成工作任务,跟“冰墩墩”合个影

去年10月的“相约北京”测试赛短道速滑世界杯期间,陈浩邦作为志愿者,主要负责场馆的通行管控以及运动员座席的秩序维护,工作内容包括查看人员证件、提醒运动员佩戴口罩等。他清晰地记得在测试赛的最后一天,他和同伴们收到了荷兰队随队摄影师赠送的小摆件,感谢他们每天的辛苦付出,志愿者也回赠了荷兰摄影师冬奥会纪念笔等礼物。陈浩邦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也是‘战友’,在不同的岗位上坚守着。那个时候我们就约定,在北京冬奥会上再相见。”

这个约定果然成真,陈浩邦在冬奥会上岗服务后,再次在首体见到了这位荷兰摄影师。“虽然在意料之中,但我还是感觉世界好小,我们当时激动地互致问候。后来,在首体还经常遇到他,他与志愿者分享了荷兰队的徽章和橙色的小木屐挂坠,我们也回赠了他徽章。告别时,我本来想说‘seeyou’,但是同伴提醒我,以后可能没有机会再见了,那就把这段美好的相遇永远珍藏在心里吧。”奥运能够让原本素不相识的人成为朋友,这也是陈浩邦在北京冬奥会上收获的缘分。

一直以来,陈浩邦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能让他完完全全从当下抽离出来的生活方式,“我作为体育迷服务于冬奥会,好像自己也充满了能量。”他说。

在上岗之前,志愿者都要进行一系列培训,由于陈浩邦的岗位和国外运动员会有比较近距离的接触,因此防疫知识对保护自身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佩戴、更换N95口罩,如何尽可能地降低感染风险。每天工作结束,脸上会留下印痕,这也是口罩提供保护的证明。”陈浩邦笑着说。

陈浩邦在返回驻地的大巴上

正式上岗之后,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服务保障工作中,也进一步感受到了志愿者大家庭的温暖。他说:“我们与新的志愿者伙伴们一起分享志愿服务经验,不断调整工作方法以适应岗位需要。同时,我们也更加注重疫情防控规范,严格遵守防疫规定,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今年是陈浩邦第一次在北京过春节,他说:“我和志愿者伙伴们一起吃年夜饭,开展线上联欢。写福字、贴对联、挂灯笼,成为这个春节独特而又精彩的‘打开方式’。我们在志愿服务时也向国外友人送去最真挚的新春祝福,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春节的喜庆和温暖。”

陈浩邦在首体志愿者之家

拥有冬奥志愿者的身份,对于陈浩邦来说是一种无上的荣誉,同时也是一段无法复制的成长经历。“首先,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冬奥志愿者工作提升了我的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应急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一定会大有裨益。其次,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在短道速滑赛事中,运动员每一次起跑、滑行、冲刺、超越都扣人心弦,无论是胜利的欢呼还是遗憾的眼泪都令人动容。我被每一位运动员展现出的奥林匹克精神所震撼,这种精神上的鼓舞将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他说。

感言

“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志愿服务,我倍感荣幸,也感到责任重大。我们的团队一起在晨光熹微时前往场馆,或在夜深人静时回到驻地,每次工作结束后都会反馈问题、总结经验,我们在并肩作战中结成了深厚的情谊,团队的老师和同学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不同岗位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就像一朵朵燃烧着的小雪花,向世界展现冬奥志愿者的激情和力量。”---陈浩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帆

编辑/李晓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