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墩墩实力走红 有望将奥运吉祥物经济引向新高度
经济日报 2022-02-17 07:06

眼下,北京冬奥会进入尾声,但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热度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记者在相关电商平台和冬奥会闭环里的奥运特许商品零售店内看到,冰墩墩备受追捧。

热度不减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后,一夜之间,冰墩墩就买不到了。

如今,10多天过去了,记者发现,冰墩墩热度依旧不减。“我们这里现在只有少量的冰箱贴可以保证供货,而且一人限购一个。”2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冬奥会闭环内所住酒店楼下的特许商品销售网点时,服务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又乘班车来到主媒体中心的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只见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与前几天不同的是,队伍自动分为了两条:一条是排队专门等候购买冰墩墩手办和公仔的,另一条则是购买其他特许商品的。

记者随机问了一位正在等候买手办的消费者王宇,他表示,冰墩墩的公仔和手办太热门了。前几天他路过这里,恰巧碰见店里刚补了一批冰墩墩公仔,总算买到一只。“今天希望能再买一个手办。”

记者随后排到了购买其他特许商品的队伍后面,进入店内,只见货柜上仅剩下几款冰箱贴和徽章,服饰和书包等商品还是比较充足的。

销售人员对记者说,这里每天上午10点开门,冰墩墩的手办和毛绒玩具卖得最好,一旦有货就会被迅速抢空。

迅速“出圈”

冰墩墩的“出圈”并非偶然,这款吉祥物的设计确实独具匠心,让人爱不释手。连日来,在比赛紧张进行的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纷纷表达了对冰墩墩的喜爱之情。

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主任克里斯托夫·杜比说:“冰墩墩是个非常活泼、好玩、有趣、机智的吉祥物,而且充满正能量,必须成为我的一个收藏品。”捷克花样滑冰运动员娜塔莉·塔施莱罗娃在她的vlog中说,看到纪念礼品冰墩墩的第一眼,差点哭了出来。冰墩墩的圈粉实力可见一斑。

其实,早在2019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发布那天,冰墩墩的形象就正式跟公众见面了,它还有个可爱的英文名字,叫“Bing Dwen Dwen”。

冰墩墩从头到脚,可谓寓意深远、细节满满。首先,它是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其实,熊猫在我国作为运动会吉祥物并不是第一次,在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上,吉祥物熊猫盼盼家喻户晓、人尽皆知。而本届冬奥会的冰墩墩,设计团队采用3D技术将熊猫拟人化了,让它看起来更加呆萌可爱,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其次,冰墩墩的名字也颇有来头:冰,是本届冬奥会的主题,象征着纯洁、坚强。墩,寓意敦厚、健康、活泼可爱,不仅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也象征着冬奥会上运动员们强壮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再来看看冰墩墩的细节:它身披“战甲”——一套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的特点。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从1968年法国格勒诺布尔冬奥会吉祥物“舒斯”诞生后,吉祥物就成为每届奥运会不可或缺的成员之一,吉祥物以一种和蔼可亲、包容互通的方式,架起了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桥梁。毫无疑问的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完美地实现了这一点。

供应跟上

针对“一墩难求”现象,2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赵卫东表示,目前正在加大对冰墩墩的市场供应,尽可能满足大家的需要。

北京冬奥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新一批的冰墩墩毛绒玩具将优先满足闭环内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等人士需求,保证他们在回国前能够买到冰墩墩。随着供应量逐步扩大,将满足更广泛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冰墩墩的销售,一直会持续到今年6月底。请大家相信,冰墩墩一定会有的!”赵卫东说。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冯珺认为,冰墩墩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和“出圈”,数字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5G通信技术的深度应用以及短视频和新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使得北京冬奥会的广大关注者特别是作为移动互联网黏性用户的年轻人群体,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轻松参与冰墩墩这一文化形象的分享转载甚至二度创作,最终促成了冰墩墩传播影响力的持续扩大。

事实上,奥运吉祥物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经济。冰墩墩的走红使其蕴含的敦厚、博爱等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为全世界人民所关注,从而形成了凝聚中国文化自信、树立中国文化形象、优化中国文化叙事的重要渠道和载体。

冯珺说,奥运吉祥物经济已经成为现代奥运会商业化运作的重要形式。根据相关估算,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经济价值在25亿元左右,2012年伦敦奥运会吉祥物温洛克的综合经济价值达10亿英镑。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人气持续火爆,有望将奥运吉祥物经济引向新高度。

文/常理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