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选择研究生学习类别
光明日报 2021-12-25 12:00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研究生教育是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本科毕业生继续追求和实现理想目标与专业发展的重要通道。近年来,我国在研究生招生培养体系的完善上开展了不少改革,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对接国家社会发展战略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便为其中之一。目前,我国的硕士专业学位已有47个类别可供考生选择,涵盖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法律、体育、艺术等多个学科;博士专业学位只有教育博士、工程博士和医学类博士,未来将在律师、公共卫生、公共政策与管理等对知识、技术、能力有较高要求的职业领域陆续增设一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预计到2025年,专硕招生名额占比将达到2/3左右,专博招生数量也将大幅增加,这对有意报考专业学位者是个福音。不过,学硕并非真的退场,而是压缩规模。学术博士的整体教育规模则将适度扩大,主要用于支持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地区,以及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与专业学位相比,学术学位的入学竞争会更激烈,故而计划攻读者应重视在本科或硕士学习期间具备较好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并在学术上有所积累,比如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会议等等。

两种学位在培养目标上有显著差异。学术学位强调学术导向,主要面向学科专业需求,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开展科研与教学工作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其中,学硕学习经历主要是为继续攻读学术博士学位做准备,且发展趋势为推进硕博贯通培养,实行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相较之下,专业学位强调应用导向,主要针对特定职业领域需要,为经济社会产业部门培养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其中,专硕学位一般不直接通向博士学习阶段,而是把学生引向具体职业,将所学行业产业的扎实基础理论与系统专门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由于培养目标的差异,两类研究生在培养模式上将避免同质化。学术学位教育突出科教融合育人,以知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注重系统科研训练。专业学位教育则以产教融合培养为鲜明特征,强调培养与职业相关的实践创新能力,推进与职业资格衔接,突出实践教学。行业企业力量会有效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比如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联合编写精品教材、研制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等。学位论文亦会强化应用导向,比如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内容可以是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艺术作品等,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则指向在专门技术上做出应用创新性的成果。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知识结构、人才质量标准等方面存在本质区别,两种学位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考生不用担忧专业学位含金量的问题。专业学位作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与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攻读两类学位者都需要接受共同的学科基础教育,掌握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与技术。两类学位在培养环节上也都将加强质量监控,包括严格学业考核和学位授予标准、加大分流淘汰力度、完善学位论文抽检联动机制等。而且,在培养过程中,两类学位获得者可以根据自身优势、特长的呈现以及志向的变化,在进一步深造时交叉发展,即学硕可以攻读专业博士学位,专硕也可攻读学术博士学位。

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招生上实施分类选拔机制。学术学位生源的选拔标准重在科研创新能力,其中学术博士主要通过申请—考核制选拔具备学术志向和研究基础的潜力者。而且,国家鼓励高校聚焦基础学科与高精尖缺领域,通过扩大硕博连读和直博生招生比例,来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至于学硕生源的选拔,在初试阶段,全国统考是传统路径,同时推免生数量的上升是普遍趋势,不少名校的保研比例已超过50%。此外,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举办暑期招生夏令营,吸引并提前考察学术类研究生生源。

对专业学位生源的考察以实践能力为主,同时可能有一些背景要求。例如,在硕士层次,如法硕等部分专业学位有专门的知识背景规定;在博士层次,教育博士和工程博士有工作年限要求。但与学硕类似,除了通过全国分类统考招生,有条件的高校可在具备较高创新创业潜质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推荐免试(初试)招收专硕。专博的选拔方式则主要采用申请考核制,只有医学类另有推免直博和硕博连读通道。另外,国家鼓励高校与行业优势企业联合招收培养一线科技研发人员,同时鼓励企业支持在职员工攻读硕士、博士专业学位。

文/张明军  万圆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