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的北京探索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10-07 08:00

想找自己喜欢的书,除了书评推荐,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去书店。在开架展陈、触手可及的图书中,发现心动的领域。

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电商折扣售书的冲击下,实体书店利润微薄,甚至难以生存。

也在2020年,北京市却以新开书店639家居全国榜首,特色书店达200家,其中最美书店17家,荣获全国“书店之都”称号。为总结经验,在新的发展阶段有所突破,9月17日,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承办实体书店论坛,探索实体书店新形态。

一个日本记者在他的《北京奇迹》中,将在疫情中北京实体书店建设取得如此成就,归结为城市文化积淀、经济、政治三方面的原因。全球有文化、有钱的城市不少,北京市能做得这么好,市委市政府的决心起了重要作用。

的确,去年春节,北京市委负责同志要求实体书店和超市、综合商场一样,不能关门。他说当一个人游走于北京街头,看到书店还在营业,会得到心灵的抚慰。北京市区两级财政对实体书店的支持力度超过改革开放40年的总和。

一方面政府大力资助扶持,帮实体书店度过最困难的时期,让其有余裕向不同方向探索;另一方面协调资源,推动书店与其他业态融合——72家书店进驻美团平台,开启外卖时代;与腾讯开展书店守望计划,引导书店通过淘宝直播等平台精准推送内容和直播带货,转化销售方式。

一批主体书店在向市民文化、休闲中心转变,一批专业书店在向知识分享中心迈进,一批新兴书店结合5G、物联网等新型技术在向智慧书城和数字化体验馆迈进。截至今年6月,北京市共有2055家实体书店,万人拥有实体书店数量超过0.8个,市民随时随地都能与书相遇。

论坛上,专家学者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提出,图书编辑在做书、卖书方面应充分借助实体书店。可考虑将实体书店作为全民阅读的驿站,让阅读推广人成为书店标配。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说,书店要增加编辑力,以适当方式展陈,让读者尽快找到需要的书;增强科技力,如天津一家书店以触摸屏选书,大大减少人工成本。《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建议开办更多个性化书店,如让小男孩见识火炮、刀剑的男子汉书店,有关救火、急救的应急书店,再如医疗书店、动物书店、鸟类书店等。需要增进全民的“书店意识”,让更多人看到书店所蕴藏的可能性。

编辑/刘艺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