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北京 | 测试活动进入“下半场” 国家体育馆变身迎“残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4-06 18:30

4月6日,国家体育馆进入“相约北京”冰上测试活动的下半场。此前场馆从4月1日到5日承接冰球项目测试,从6日开始场馆进行设施改造,迎接8日开始的残奥冰球测试活动。

据国家体育馆冰球项目竞赛协调员葛苑芃介绍,场馆从4月1号开始进行冰球项目测试活动,到5号已经结束。从4月8号到10号,场馆将迎来残奥冰球项目的测试活动。

据介绍,残奥冰球又名冰橇冰球,从第一届冬残奥会上被列为表演项目后,残奥冰球从第六届冬残奥会起,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冰球比赛设一枚金牌,将在国家体育馆举行。

葛苑芃介绍,残奥冰球运动面向下肢有残疾的运动员,是坐在冰橇上的特制座椅参加比赛。冰橇至少长80厘米,下方固定1至2个冰刀,座椅离冰面很近。运动员的球杆两端,杆柄顶端为齿状,用来推冰滑行;像船桨的一端是杆刃端,用来击球。

由于坐在冰橇上的残奥运动员,和冰球运动员的比赛方式,转场方式大相径庭,国家体育馆需要进行转换的方向也千头万绪。葛苑芃介绍,国家体育馆有两块冰面,包括竞赛馆的冰面和训练馆的冰面。目前训练馆的冰面已经做完了板墙转换。

记者看到,国家体育馆的竞赛馆内,运营团队正在进行相应的冰面调整。据介绍,场馆从冰球向残奥冰球转换,需要在板墙,冰面,流线和仿真冰四个方面进行工作。在板墙转换方面,国家体育馆会换上透明的板墙。这让赛场与冰球比赛时完全不同。葛苑芃介绍,因为队员是坐在冰橇上比赛,视线更低,所以队员席前面的板墙就需要换成透明的。

此外残奥冰球运动需要的冰面,也比普通的冰球冰面更厚。普通冰球冰面厚4公分,而残奥运动员是坐在冰橇上打比赛,冰面需要承受的重量,和冰橇对冰面形成的冲击也更大。因此要求场馆造出更厚的冰面。

在残奥冰球比赛期间,场馆还需要在场馆通道尤其是运动员席铺设仿真冰板。仿真冰板,可以方便运动员坐在冰橇上,在场馆内通行无阻,不必在冰橇和轮椅之间来回切换。

仿真冰板还要用在运动员席上。 “冰球的板墙和冰面之间是有一定的落差的,门打开以后,运动员需要从运动员席迈到冰面上。而残奥冰球运动员就需要坐在冰橇上,从运动员席直接滑到冰面上。所以运动员席内就要铺设仿冰板,并增厚冰面把这个落差找齐。”葛苑芃说。

从6日开始,竞赛馆开始进行各流线转换,预计板墙将在7日上午完成转换;7日下午开始冰面的调整和转换。同时残奥赛事中的运动员流线也在进行调整。

在场内场外的裁判准备工作上,场馆团队也在进行培训,转换裁判思路。据介绍,残奥冰球的判罚方式和冰球不太相同。“有些不一样,比如说越位等等,在一些细致的规则上有所不同。我们的场内外裁判将会在4月8日集中进行整体的培训。其实我们的裁判经验比较丰富,只是对于残奥冰球的判罚还需要多了解。”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褚鹏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黑建军
编辑/张颖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