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口碑一泻千里“光速”崩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09-19 22:40

上周五,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在内地上映,这部原本让无数观众翘首盼望的年度大片,在上映后口碑一泻千里,“光速”崩塌。该片豆瓣评分从开分时的5.9低至4.9,社交网站上对其的吐槽与批评更是不绝于耳,胡用乱用中国元素,故事和人物硬伤满满,战争戏和动作戏简陋寒酸……

截至9月15日,该片在内地的总票房仅为1.8亿元,远低于预期。观众的差评,基本已经宣告了该片在内地的惨败。

蹩脚的中国元素比比皆是

对中国元素的胡用乱用,成为中国观众在《花木兰》中第一眼看到的毛病。

片中木兰相亲时化的鹅黄妆,被网友吐槽难看的“像第一次化妆的我”。木兰的家乡场景,一看便知是典型的福建土楼,然而根据考据,木兰的故事发生在北魏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有网友调侃,“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福建人”。木兰相亲时,郑佩佩饰演的媒婆身后的门上赫然贴着“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望世间眷属全是有情人”的对联,然而“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出自元杂剧《西厢记》……

“不论是人物外在形象,还是美术置景,这样蹩脚的中国元素比比皆是。”影评人“二十二岛主”认为,《花木兰》里会有很多神奇又可笑的混搭,那都是西方人比较熟悉的中国文化符号。光是这些拼接混搭的文化符号,就让这部《花木兰》很难获得太多的肯定。

剧情未达到好莱坞水平

“这部电影在故事上就不太成立,可能加重了观众的失望。”影评人韩浩月认为,《花木兰》最大的问题处在编剧上。“好莱坞成熟的编剧模式、迪士尼成熟的公主片模式,这一次没有成功用到《花木兰》里,甚至连流水化作业水平都没达到。”

从1937年的动画片《白雪公主》开始,迪士尼已经将“公主系列”成功打造成全球知名的品牌,其中不乏茉莉、莫阿娜等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公主。全世界观众都已经接受了公主电影的套路化表达。“但这次的《花木兰》,剧情没冲突,缺乏叙事主线,常常在观众期待高潮戏的时候就停止了,充满了莫名其妙的人物和匪夷所思的情节。比如巩俐饰演的女巫仙娘,明明一直在给反派通风报信,结果最后突然替木兰挡了一箭,这中间没有任何转折,让人特别惊讶。”韩浩月说。

制片人关雅荻则认为,该片将战争戏处理得过于儿戏化。“其实战争是残酷的,一般娱乐大片,特别好莱坞,反战是普遍价值观,在《木兰辞》原文中,反战意识也非常强烈。但这部电影的战争戏有点过家家的意思。”

战争戏不符合观众常识

“《花木兰》告诉我们,即使在好莱坞这么完善、成熟的电影工业之下,如果不用心,也能拍出烂片来。这部电影的失手,跟美国电影人对中国故事的理解有关,但是关系很小,主要还是从情节到人物、再到制作技术层面的坍塌。”看完该片,影迷罗先生发布了这样一条失望感明显的朋友圈。

在他看来,不需要去深挖影片在文化上的差异,光是技术上的硬伤就值得观众吐槽。“以《花木兰》中的战争戏为例,片中攻破一座城池一二十人就能做到,柔然的侵犯也被简化成一支二十人左右的骑兵队。”他认为,影视作品在一些细节处理上并不一定需要完全符合史实,但不能完全将当代观众的常识、对古代战争的基本想象置之不理。

“迪士尼这次的宣传手段和对观众的预期管理也有点失策,从各种宣传物料上看《花木兰》都像一部动作大片,观众抱着这样的期待进影院,却发现它更像一部奇幻冒险片,其中的动作戏不仅少,而且水平也不高,这都造成了观众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关雅荻说。

文/北京日报记者 袁云儿

编辑/崔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