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冷资源变热经济成在因地制宜
新华社 2024-01-14 10:45

这个冬天,哈尔滨等地冰雪经济“火”了,让人们更加理解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然而在少数地区,这些年上马了一些冰雪项目,没有雪就造雪,冰不够厚就制冰,企业投资不足政府就想办法补贴。由于先天资源不足、IP不具吸引力、项目“低少粗”、消费链条不完善等原因,一些冰雪项目一阵锣鼓喧天后,归于门可罗雀。

冰雪冲动的背后有政绩冲动的影子。追求政绩不能脱离实际,发展经济务必因地制宜。

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做大文旅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无不依托于当地自然禀赋、历史遗赠与文化基因。不切实际盲目照搬别人的成熟样本,很可能水土不服。要看到,东北“冷资源”成为“热经济”的背后,首先是天赐“凉”机,有发展冰雪经济的自然禀赋;更重要的是当地多年在冰雪领域精耕细作下形成的厚积薄发,二者缺一不可。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特点鲜明,有的地区风光秀美,有的地区文化富集,有的地区历史遗产众多,还有的地区民俗资源深厚,这些都是各地具有独特性的宝贵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体验需求。

找准自身的特色优势,遵循市场规律,定下心“烧自己的火,热自己的锅”,因地制宜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基础工作,下足固本培元功夫的同时,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创造力,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相信会有更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文旅项目火起来。

文/新华社记者  姜伟超  马希平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因地制宜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
光明日报 2024-06-21
因地制宜践行大食物观
经济日报 2024-05-17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经济日报 2024-03-27
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华社 2024-03-05
轨道交通建设须因地制宜
经济日报 2024-01-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