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打通产供销数据 成品出厂时间从15天缩减到5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8 12:11

2024年1月7日,第二十五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增长动能 中国探索”。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论坛上表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是我国首次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国家数据局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他表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是释放数据价值的关键动力;当前,为促进数据要素流通,还需要在制度建设、流通利用方式、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深化研究。

刘烈宏表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要从理论上认识数据要素的基本特征。对于数据的特性普遍的共识是,数据兼具正、负两方面的外部性。从正外部性看,发挥数据的高流动性、低成本复制、报酬递增的特点,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新产业新模式,实现对经济发展倍增效应。从负外部性看,同样的特点也可能带来隐私泄露、数据滥用、拉大收入差距,甚至对国家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要深刻把握数据要素价值作用规律。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多重优势,如何更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是把握发展机遇的重点。以纺织行业为例,下游中小企业存在获客难度大、采购成本高、融资渠道窄等困难,数据要素在生产全环节的融入为解决这些困难提供了新路径。借助上下游数据的贯通,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有效和真实的商情信息、稳定和规模的订单,从而解决产品销售的问题。通过不同中小企业原材料需求数据的汇聚,能够以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打通产供销数据,实现定制化生产,可将成品出厂时间从原来的15天缩减到5天,保证一周之内交到消费者手上。基于订购订单、设备开工等数据,中小企业还可以获取订单融资、仓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不过,刘烈宏也指出,推进数据流通,必须加快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建立可信流通体系,利用多方安全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使供给方能够有效管控数据使用目的、方式、流向,实现数据流通“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保障数据安全,防范泄露风险,实现数据可管可控。

从安全治理看,数据对治理方式提出新挑战,需要探索适应数据特点的安全治理模式。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广覆盖性、强渗透性,在对传统生产力的内涵进行拓展和延伸的同时,对传统监管模式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数据大规模流通的过程,也是多源多方数据融合的过程,一旦被泄露或滥用,可能带来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数据泄露问题,影响隐私保护、产业发展,甚至可能对国家安全带来挑战。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具有跨界融合的特点,对传统分业监管、属地监管模式提出挑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AI时代,如何打破“数据孤岛”释放数据效能?
澎湃新闻 2024-05-26
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正式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9
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一批政策文件将出台
新华社 2024-03-26
刘烈宏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并演讲
国家数据局 2024-03-25
加强隐私权益保护 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
光明日报 2024-03-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