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降糖减重药品市场蕴藏潜力
经济参考报 2024-05-29 11:42

近日,治疗糖尿病GLP-1(胰高糖素样肽-1)药物领域又一重磅产品礼来公司的替尔泊肽注射液在国内获批上市。这意味着,全球知名的两款降糖减重明星产品都进入了我国市场。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加剧国内相关药品的市场竞争。但相关专家表示,我国GLP-1市场尚未饱和、仍蕴藏着巨大潜力,国内相关产业都将受益。

全球“双雄”均在中国上市

GLP-1药品是近年来全球最新研发的降低血糖、减重生物药。

5月21日,礼来公司宣布替尔泊肽注射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该药物是一种创新的GLP-1受体激动剂,适用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21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5.37亿,中国患者约1.4亿人。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糖尿病市场规模达到624亿元。研究还发现,除降血糖外,GLP-1药物还具有减重等功效。相关数据预计到2035年,全球超40亿人口将超重或肥胖,减肥产品的领域极具想象空间。因此GLP-1药品一上市即获得了市场追捧。

目前在GLP-1领域,诺和诺德公司、礼来公司降糖和减肥适应症产品占据全球大部分市场,而且两个产品市场份额随着其他适应症扩展在不断扩大。

替尔泊肽降糖适应症2022年5月在美国获批上市、减肥适应症2023年11月在美国获批上市后,产品大卖。相关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替尔泊肽销售额23.24亿美元。其中,降糖适应症销量同比暴涨217%,达18.07亿美元;减肥适应症上市不足5个月,已达5.17亿美元。

司美格鲁肽是诺和诺德公司历经数年研发的治疗糖尿病、减重药品,2017年在美国获批上市。2023年司美格鲁肽销售额为212.01亿美元,距全球销冠的药品仅一步之遥。今年一季度,司美格鲁肽降糖适应症药销售额攀升至约47亿美元,减肥适应症达13.51亿美元。

据介绍,替尔泊肽比司美格鲁肽减肥效果更好。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替尔泊肽5mg、10mg受试者体重平均降低7.8kg、10.3kg,司美格鲁肽1mg组平均降低6.2kg。替尔泊肽在中国获批意味着,两家公司在GLP-1领域内的竞争已延伸至中国市场。

记者了解到,替尔泊肽减重适应症上市申请于去年8月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司美格鲁肽减重适应症已于去年5月在中国递交新药上市申请,但至今尚未获批。

医保不报销减重适应症

司美格鲁肽2023年进入我国医保,定价大概为110元或180元。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仅2024年1至2月,司美格鲁肽在全国医保报销就超过了70万人次。替尔泊肽注射液将于今年四季度在国内商业上市,礼来公司未表示该药是否参与今年年底进行的医保谈判。

目前市场比较关心的是,两个药品减重适应症在中国何时被批?两家企业都称,今年内有可能获批上市。但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即使减重适应症获批后,该适应症也无法进入医保报销。

2020年,国家医保局出台了《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八类药物不能医保报销,其中包括减肥等药品。

“如果一个药品主要功能是减肥,医保肯定不报;如果既可以治病又可以减肥,用来治病这个适应症医保可能会报销,但减肥这个适应症医保必须不报。比如利拉鲁肽注射液,尽管已获得我国药监部门批准用于减重,但2023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规定只有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时方可报销。同样,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支付范围限定在与成人2型糖尿病有关的两种情形。减肥不在支付范围以内,医保不能报销。”国家医保局在官方公众平台上表示。

国内相关产业将受益

GLP-1药物在全球持续“热辣滚烫”。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全球“双雄”都进入我国看起来竞争会加剧,但随着其适应症的不断扩展,中国市场仍蕴藏潜力,国内相关药品研发企业和原料生产企业都将从中受益。

据悉,国内已有两款GLP-1药物获批上市,包括华东医药的生物类似药利拉鲁肽和仁会生物的创新药贝那鲁肽。还有不少药企产品在进行研发中:翰森制药GLP-1/GIP双激动剂HS-20094针对超重或肥胖处于二期临床阶段;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申报的多肽类人GLP-1/GIP双靶点长效激动剂HDM1005注射液药品可在美国开展一期临床试验;众生药业GLP-1/GIP双重激动剂RAY1225注射液开始二期临床试验。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GLP-1受体激动剂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市场仍蕴藏巨大潜力,行业预计,2025年市场将达156亿元,2030年达到383亿元规模。我国是原料药生产大国,随着GLP-1的适应症继续扩充,其原料需求大概率还会继续上升。

2023年10月,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分析结果表明,较新的抗糖尿病药物特别是GLP-1RA,对痴呆症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过去几年,GLP-1断货的消息在业界不断流传。据中信医药研报显示,全球多肽药物的原料药有超过65%是通过外采。诺和诺德公司和礼来公司年报显示,对多肽类药物的需求是2019年的4至5倍。随着销售火爆程度的进一步攀升,多肽类药物断货的情况预计会进一步加剧。

翰宇药业透露,截至5月2日,公司利拉鲁肽制剂及多种GLP-1原料药签约订单金额合计近6亿元人民币,部分订单已陆续出货中;制剂生产基地获得欧盟和美国认证。普洛药业表示,布局的司美格鲁肽制剂及原料药正在按计划推进中。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对生产工艺要求非常高,有一定门槛,一般企业很难生产。记者从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了解到,目前国内只有5家企业生产司美格鲁肽原料药,5家企业生产利拉鲁肽原料药。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半两财经 | 或致阳痿?不良反应风波中的“减肥神药”GLP-1会降温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7
当“神药”减肥成风:被忽略的滥用问题和副作用风险
澎湃新闻 2024-05-12
国产药企混战百亿GLP-1减肥赛道,谁能摘得首仿药
澎湃新闻 2024-05-12
世界防治肥胖日①当“神药”减肥成风:被忽略的滥用问题和副作用风险
澎湃新闻 2024-05-11
GLP-1类药物市场火热 多肽产业链受益
中国证券报 2024-05-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