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颅内动脉瘤治疗新产品首次亮相2024中关村论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9 21:15

4月28日,2024中关村论坛迎来了高精尖技术产品首发会“高端医疗器械专场”活动,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艾柯医疗携自主研发的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亮相。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作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利器,该产品首次将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适应症范围拓展至椎动脉中小型动脉瘤的治疗,填补了临床需求的空白。目前,该产品已亮相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常设展。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致残致死率高,全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疾病约150万人。中国是脑血管疾病高发国家,尤其是能引发出血性脑卒中的颅内动脉瘤患病人群广泛。

颅内动脉瘤被称为脑内“不定时炸弹”,它是发生在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随时可能破裂导致颅内出血。数据显示,在中国35至75岁人群中,未破裂动脉瘤的患病率高达7.0%,患病人群近1亿,若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并且出血,极易引发死亡。第一次出血的病死率在 35%左右,二次出血的病死率在 60%至80%。

据悉,由艾柯医疗研发的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通过密网支架植入术来治疗颅内动脉瘤。较传统的开颅手术,或瘤体内填塞手术,密网支架植入术在越来越多类型的动脉瘤治疗手术中的推广使用,使手术流程更为优化、手术时间大幅缩短、疗效更加满意持久、安全性更高,因此成为国际上近十年来快速兴起且日渐成熟的治疗颅内动脉瘤全新术式。

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搭载的机械球囊输送系统和MIROR表面改性等技术均为世界首创。得益于机械球囊的突破性创新,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在进入颅内病变血管后能精准定位,原位释放,全程辅助支架打开的同时,保持远端导丝不位移,有效解决手术过程中支架扭结、打开困难或失败、复杂操作带来的血管损伤的问题,实现了支架的精准定位和顺畅释放,真正让颅内动脉瘤治疗进入“自动档”时代。在选材和加工工艺方面,该产品的 MIROR 表面改性技术,解决编织型支架表面金属氧化物造成的缺血性并发症和细胞毒性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了手术安全性。

临床数据显示,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艾柯医疗的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术后 12 个月动脉瘤成功闭塞率为 91.4%,优于同类产品的1.17至1.66倍;术后12 个月支架内狭窄率仅为0.8%,优于同类产品2至4倍。

据了解,艾柯医疗位于北京市顺义区,于2022年获评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3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年被北京科委、发改委、经信局等六部门认定为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您对动脉硬化了解多少?
民航总医院 2024-05-27
突然肚子疼?警惕“无形的杀手”腹主动脉瘤
民航总医院 2024-05-09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 | 高端医疗器械专场活动举办 8个“榜单”项目现场首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8
男子误吞鱼刺 一周后竟发现在肝动脉 华西医院专家取出鱼刺并在国际一流期刊撰文提醒
成都商报 2024-01-08
按摩后头晕?运动后脑梗?警惕卒中的“头号杀手”!
厦门疾控 2024-01-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