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空巢老人”生病后难被发现怎么办?全国人大代表方燕:建立老年人病情监测制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9 20:24

去年以来,老人就医看病难、“空巢老人”生病后很难被发现等问题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在全国两会期间,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女法律工作者协会会长方燕。方燕建议,要鼓励社会机构多措并举解决老年人就医困难。她还提到,建议设立老年人专门法庭。

 “老年人看病难”

北青报:您认为,目前老年人就医有哪些难点?

方燕:主要体现在就医排队长,等候时间久;部分地区医疗水平低;老年人就医时沟通不畅等方面。

北青报:如何理解?

方燕:比如,很多大型医院就医患者数量众多,从挂号、看病、检查、化验到取药等各个环节大多需要排长队等候。

老年人身体本来就很虚弱,有的老年人行动不便,他们在排长队等候过程中身体和精神都会感觉到疲惫。

另外,一些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给老年人就医带来一定障碍;还有的老年人体检意识不强,不注重日常的身体保护,会觉得体检就是花冤枉钱。部分老年人因为不擅长使用智能化产品,在独自就医时面对智能化、网络化的自助服务设备经常会感到茫然无措。这些都增加了患者就医时的烦躁情绪,导致患者恐惧看病,也会增加医患矛盾。

还有独自前来就医的老年人因为行动缓慢、记忆力减退等原因,可能无法准确表达此次就医原因或不适症状。最关键的是无法准确说出自己家庭地址、电话等重要信息,不能第一时间联系到家属了解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等相关信息,可能会影响治疗及诊断,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空巢老人”生病后很难被发现

北青报:那您觉得,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方燕:应该鼓励社会机构多措并举解决老年人就医困难。

可以鼓励社会机构与城镇医疗水平较高的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推动专家下乡坐诊制度;建立定期为老年人体检制度。

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老年人就医报销比例,比如,在海拔较高地区,可在统一报销标准上,提高心脏病就医费用报销比例或者建立老年人群体的特殊保险制度。

鼓励针对急诊老年人,推广信息卡片制度。由当班护士在患者康复离院前帮助患者及家属填写好个人信息卡片后,把卡片塑封,并配挂绳,嘱咐老人及家属随身携带信息卡,以备急需。

北青报:我们注意到,现在很多空巢老人,生病后很难第一时间被发现,这种情况如何解决?

方燕:建议强化小组组长/楼长监督病情的义务,建立老年人病情日常监测、上报制度。由小组组长/楼长作为第一反映人。将日常体检、健康和法律知识、家庭关怀普及等纳入小组组长/楼长工作考核体系。

同时,建立社会机构医疗服务管理体系。

由明确的监督部门建立专门的社会机构医疗服务名单,针对社会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等级考评标准。

开通专门的群众投诉渠道,并对社会机构服务进行定期回访,将社会机构政策落实、投诉情况等纳入考评范畴并将考评结果及时对外公开。

 “设立老年专门法庭”

北青报:除了看病难之外,老年人维权难也是外界关注的重点。不知道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方燕:作为弱势群体的老年人,基于其缺乏维权意识、出行受限或取证困难等问题,可能会造成老年人合法权益被侵害后不能得到有效救济。

比如,目前缺少专门解决老年维权案件的法庭。

老年人越来越注重精神、物质层面的需求,涉及精神赡养、追索赡养费、养老金、退休金、抚恤金、医疗费等的案件数量也在上升。目前缺少专门解决老年维权案件的法庭及其庭审模式。

北青报:那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方燕:建议设立老年维权案件的专门法庭(如老年法庭、老年维权合议庭、老年审判庭等),能够灵活地调整诉讼规则在该法庭的适用,不采用审问式的法庭模式,便利老年人高效处理纠纷。

上海静安区等地法院设立了专门法庭来解决涉及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案件,具有开创性意义,运行效果良好。因此,在我国普遍设立老年专门法庭必要且可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马晓晴
校对/李建良

相关阅读
民生保障“医”路畅通:老年人异地就医、养老无后顾之忧
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 2024-05-19
京津赴冀康养老年人超过12万人,河北加快创建协同养老示范带
北京日报 2024-05-19
全国人大代表方燕:优先推动新闻资讯、社交通讯等方面软件的适老化改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0
全国政协委员李浩:建议养老照护服务对接医院老年病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8
“90后”全国人大代表李楠楠: 呼吁改善农村养老助力农村老人安享晚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