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关公的脸为什么那么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7 12:00

忠义千秋、刚毅勇猛的关羽是大众崇尚的英雄。非常之人往往有非常之貌,影视剧本中的关羽常见的形象是赤面、卧蚕眉、丹凤眼、长髯,身着绿袍,手持青龙偃月刀,不怒自威,颇显武者的风范。当我们提起关二爷时,首先想到的多半是他的大红脸。“关公喝酒,不怕脸红”,红脸已经成了关公的一个符号。关二爷天生就是一张大红脸吗?

关公变脸:从“美须髯”到“面如重枣”

据《三国志·关羽传》载,陇右的马超来成都投奔刘备,身在荆州的关羽久闻马超之盛名,但未曾谋面,于是给诸葛亮写信,问马超之才谁可一比?诸葛亮回信说,马超文武双全,乃当世豪杰,可以和益德(张飞)一争长短,但与“美髯公”你比起来就有差距了。关羽两腮的胡须又多又长,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虽说关羽去世10多年后,《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才出生,但他们毕竟都是蜀国人,而且陈寿的才品得到了后人的认可,所以,这个记载的可信度还是挺高的。

正史中关于关羽的面貌描写仅止于此,不过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关羽的画像。《三国志·于禁传》载,“帝(曹丕)使豫于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这大概是最早的关羽画像,因画早已失传,关羽相貌如何不得而知。

直到唐代,关羽才在民间信仰中出现。荆州出现了关羽祠,如郎士元《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一诗,就歌颂了祠中的关羽:“将军禀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但诗中对关羽的长相,并没有刻意描写。

此外,唐代也出现了关羽的画像。清人王士俊《河南通志》卷五十二记载,在许州(今河南许昌)西北有个吴道子洞,画圣吴道子是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后来寓居许州,今(清雍正年间)有遗洞,孔圣像、关帝像,皆其手笔。可惜,吴道子画的关羽像现在也已经失传了,唐人眼中的关羽相貌如何,也不得而知了。

到了宋、辽、金时期,民间信仰关羽的氛围越来越浓,但关羽容貌的主要特征一如前代,仅仅是美髯而已。《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了关羽解州除蛟的故事,文中写到关羽“绛衣,金甲,青巾,美须髯”;南宋洪迈《夷坚志·关王幞头》中记载潼州关羽庙中的神像“衣急足,面怒而多髯,执令旗,容状可畏”,这是现存最早的对关羽神像的描写。

直到元代,关羽红脸的形象突然多起来了。元杂剧中,关羽的形象多是红脸——《关张双赴西蜀梦》说是“丹脸”,《诸葛亮博望烧屯》说是“红馥馥双脸”,《关云长单刀劈四寇》说是“面如重枣色”……

在元代至治年间刊行的《全相三国志平话》中,关羽“神眉凤目虬髯,面如紫玉,身长九尺二寸”的形象,几乎成了后世通行的关羽标准相。

明代通俗演义沿用了元代平话和杂剧中的关羽形象。如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关羽“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明代绘画中的关羽也是红面居多,如商喜的名画《关羽擒将图》中的关羽就是绿袍红面的经典形象。

从上面可知,关羽的真实相貌只是胡须长。到了隋唐时期才开始神异化,但在唐宋两代,关羽仍然只是一个在荆州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地方鬼神而已,相貌也无特别之处。红脸关羽在元代才出现,在明代定型。

明代宫廷画家商喜《关羽擒将图》

何以红脸:蒙、藏、汉多元一体的文化融合

红脸关羽为什么在元代出现?这里涉及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融合。

关羽在唐宋时期声名不稳。曾两次短暂地成为配享武成庙的六十四将之一,但很快又因败军之将的身份而被请出。

直到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在元朝帝师八思巴(《神雕侠侣》中金轮法王的原型)的建议下,忽必烈将关羽封为当时的国教——藏传佛教密教的大护法。

八思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五祖。萨迦派尤其重视红色怀爱本尊,十三位本尊中,有十二位是红色,可见红色在萨迦派本尊护法中的重要性。

在蒙古族的民族文化中,由于其生存环境而生成的审美经验,认为“高原红”或“草原红”是一种真正的美,红色关联着血性、勇气。蒙古族有“结安答”(异姓结义兄弟)的习俗,义勇兼备的关羽被刻画成蒙古族史诗中的“赤面”好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到了明代,关羽信仰彻底地普及开来。明代有一大半疆域不设行政机构,由行都司及其下属卫所管理。

卫所的士兵及其家人多是移民,一家人离开熟悉的乡土来到陌生的地方,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长官和战友,所以,他们都是关二爷的忠实信仰者。由此,有明一代,诸如陕西、福建、广东、云南、贵州等地早期的关帝庙修建,无不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

在南方地区,特别是在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带,关羽信仰的真正大规模普及是在嘉靖年间抗倭斗争以后。明军每获胜,官兵和百姓必归功于关二爷助战。

明朝的关羽与元朝一样,也是红脸,不过有了新的解释。按“五德终始”理论,东汉是火德,关羽当然应该是红脸。如明代学者瞿九思就认为“王秉火德,荧惑应之。颜如渥丹,骑如赤兔,盖其征也”。

关羽在古代被藏族、蒙古族、汉族等众多民族认可并祭祀,除了他是“忠义”或“义勇”符号表征之外,与大多数民族喜好“红色”的审美观也不无关系。正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色,也是关二爷脸这么红的原因。

文/周绍纲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