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预约到国博看航天科普系列展 全球首颗医学遥感卫星即将发射
武汉晚报 2024-04-24 12:36

戴上VR眼镜感受驾驶宇宙飞船着陆火星的场景、踏上1:1还原的空间核心舱体验航天员日常工作……4月23日,记者探访将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航天科普系列展览”,体验了奇妙的太空之旅。

今年,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今日在武汉拉开帷幕,“航天科普系列展览”同日面向市民开放,分为科普展区和航天产业成就展区。

该展览今日下午起开放预约通道,每个半天限额预约5000人。航天产业成就展区将开放至4月27日,科普展区将开放至5月5日,参观时间均为每日9:00至17:00。

沉浸式体验航天员生活

4年前,距离地球38.4万千米的月球上,曾亮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是我国在月球表面首次实现五星红旗的“独立展示”,也是第一面在没有温控的严酷环境条件下的“织物版”国旗成功在月球上展示。

如今,这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团队历时八年、持续攻关完成的国旗又回到武汉,在展览科普展区展出。与它一同从月球回来的“嫦娥五号”返回舱用主降落伞、“嫦娥五号”返回器也将一同亮相,向市民生动地展现着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足迹。

展会上,按1∶1比例制作而成的空间核心舱是焦点之一。这座巨大的模型完美还原了真实太空舱的内部结构和设施,让市民仿佛置身于太空之中。他们可以在模型内部参观,感受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体验太空的神秘和魅力。

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科研故事,展览现场将有一批身着浅蓝色短袖的志愿者可以为市民提供讲解服务。“这里展出的残骸就是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整流罩部分,还可以看到五星红旗的图标。”来自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大一新生陈世荣正在向观众介绍航天运输系统展台。为了这次展览,她早早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准备了细致的讲解词为市民答疑解惑。

除了仿真模型,展览还提供了VR体验等互动形式。市民们可以通过VR眼镜,身临其境地感受太空舱的各种场景和操作,甚至还能体验一把高空跳伞。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航天科技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也让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感知航天魅力。

全球首颗医学遥感卫星亮相湖北展台

走进航天产业成就展区湖北展台,武汉大学一系列卫星模型率先进入视野。

“这是即将在5月发射的珞珈四号01星的模型,是全球首颗医学遥感卫星。”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邵远征向记者介绍,“我们将借助卫星高光谱遥感,把健康、人口和环境数据联系起来。通过在不同地理尺度评估和量化健康相关变量与环境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来深入探究公共疾病传播机理。”

邵远征向记者透露,旁边一同展出的珞珈三号02星也将于下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该卫星又名武汉一号,是一颗光学遥感卫星,主要用于高精度的测绘和遥感数据的获取,主要技术指标处于国内最高水平。“发射成功后,它将每个月提供一次全市遥感数据报告,抓捕城市动态变化,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撑。”他说。

华中科技大学则展出了一款可以变形的“飞行汽车”。据介绍,通过可变机翼和旋翼,这款车既能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又能像飞机一样利用机翼长时间飞行。

在地面上,它能收起机翼,变回一辆普通大小的汽车,普通车位就能停放。“这种飞行汽车不仅适合日常通勤,解决交通堵塞问题,还能在执行紧急救援、特殊任务或为游客提供新奇旅行体验等多种场景中发挥作用。

一系列航天产业实现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国际合作的成果在这里集中展出。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企业研发的各类石英纤维产品,这种布料制作成天线罩后,既能为火箭推进器等部位绝热,又不影响信号传输,已多次应用于嫦娥、神舟系列飞船;湖北星航纪元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他们通过采用AIGC、大语言模型、AR、新材料3D打印等前沿技术制作的星球模型,航空爱好者又多了一种可以珍藏的新文创产品。

据悉,本次展览可扫描二维码进行预约,每日观展名额限量,约满为止。市民预约成功后,按照预约场次时间到场,刷验身份证便可以入场体验。

文/雷心蕊 柯江 杨德义 屈媛媛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中国民营航天企业交付阿曼首颗智能卫星
中国新闻网 2024-11-12
健博会上“黑科技”:全球首颗医学遥感卫星 打湿会报警的老人智能床垫
武汉晚报 2024-04-08
商业航天展里看未来:可回收“太空快递”有望2025年首飞
武汉晚报 2023-07-13
俄罗斯单次成功发射43颗卫星 创本国航天纪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6-28
视窗|走进航天科普展 共筑太空梦
新华社 2023-04-26
我国商业卫星发射提速!年发射量超50颗,商业航天形成全产业链
央视财经 2022-08-11
上海首颗科普教育卫星成功发射
解放日报 2022-08-05
“少年星”圆“太空梦”上海首颗科普教育卫星发射
中国新闻网 2022-08-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