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在过街天桥冲上冲下,市民说这个要求“不科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27 09:41

早晚高峰时段,北三环中路有些过街天桥上电动车往来穿梭,有时上桥的电动车甚至比行人还要多。这些过街天桥的两端虽然增加了“非机动车推行”的提示,却收效甚微。记者调查发现,骑车上下桥的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是由于监管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忽视了骑车人的需求。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要“堵”也要“疏”。

现场

天桥上的车辆比行人多

11月19日,记者来到北三环中路,市民反映较多的这座过街天桥在环路与裕民中路交会口附近。临近晚高峰,过街天桥上的骑车人多了起来。密集的电动自行车像潮水一般涌上过街天桥。其中不只有外卖骑手,也包括很多接送孩子的市民,骑车人明显多于行人。

上下桥是宽敞的坡道,没有台阶的限制。上桥以后,“骑手”们骑得很随意,横冲直撞。为躲避车辆,行人不得不左躲右闪。桥上有拉着小菜车步履缓慢的老人,还有边跑边嬉戏的孩子,交通状况险象环生。

张先生今年71岁了,家住裕中西里。从老人家的窗户往外望,就能瞧见过街天桥上满是电动自行车的景象。老人指着窗外直皱眉头。他说平日里孙子上学放学都要走过街天桥,最不让他放心的就是天桥上这段。“要不是因为车多秩序太乱,我都不用每天接送他了。”

张先生说,可能是因为他反复投诉这个问题,如今过街天桥两端增加了提示牌,要求骑车人推车上桥。可是,光有提示牌,没有人监管,没有人处罚,牌子形同虚设。

调查

推车上桥并非良策

近年来,非机动车在过街天桥冲上冲下的现象备受关注,为保障行人安全,让骑车人推车上桥成为最直接的处理办法。记者走访发现,与北三环中路这座天桥相仿,很多过街天桥的两端都立了提示牌,要求骑车人上桥推行,但是应者寥寥。骑车人为什么都不遵守这条规则呢?

“真推不动啊,我又不是壮小伙儿。”聊起这一问题,不少骑车人这样说。骑电动自行车的人中,女士、中老年人不在少数。一位女士告诉记者,最初她看到提示牌的时候,也准备下来推着走,结果差点出危险。“我双手攥着车把呢,结果使劲一推,无意中就拧动了车把,车差点蹿出去撞到别人,也差点把我自己带倒了。”

和这位女士反映的情况类似,不止一位骑车人告诉记者,推车时拧车把,让车加一点速度能推着轻松一些,但是“人不压车”,空车加速时这个速度掌握不好,容易引发危险,可如果把车电源断了就推不动了。“推行上桥的这个要求不科学,推车爬坡有没有危险,制定规则的部门自己试过吗?”

推车上桥费劲,骑车上桥违规,那么这些骑车人为什么非要走过街天桥呢?记者观察发现,该路段两侧有大量的居民小区,还有学校、医院、商场等,跨着北三环中路,很多人都有快速过街的需求。想到三环路对面去,骑行绕路实在有点远。

探访当日,记者在现场做了个实验。如果骑车人想过街但又不走过街天桥,需要向东骑行500多米到安华桥,或向西骑行600多米到达马甸桥,才能实现掉头。这样一段折返路还不是让骑车人最头疼的,由于安华桥和马甸桥都是较大的桥区,在这些桥区掉头需要经过两次盘桥,在盘桥过程中骑车人会途经多个匝道口,这意味着会与并线的机动车有多次交会。特别是在晚高峰车多人多的时段,骑行体验并不好。可见,把电动自行车骑上过街天桥,不仅是外卖骑手对于快速配送的需求,同样也是普通市民安全便捷的交通需求。

建议

尝试人车分流

本端最早关注非机动车骑行过街天桥的现象是在2019年,多年来,这一问题的治理在一些地方并不理想,“有提示却没人管”成了普遍现象。

除了北三环中路,记者还探访了其他路段的多座过街天桥,发现不少天桥的桥面因为长期被非机动车碾轧,桥面铺装已经变得斑斑驳驳,甚至补丁摞着补丁。

“能不能参考人车分流的原则,想个大家都合适的新办法呢?”市民魏先生也住在北三环中路周边,他说自己上天桥有时候是步行,有时候也会骑车,所以双方的难处他都很清楚。现在大多数老旧小区进门的时候都有人车分流的要求,看似是同一条路,但是通过合理引导,减少了行人与机动车、非机动车的交集。过街天桥的难题能不能借鉴这样的办法来解决?通过设置标线或者硬质隔离,让行人与非机动车各行其道。

“在桥上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上,设置适合人行、车行两种不同的桥面铺装,一方面区分得更加明显,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保护桥体。”

魏先生希望相关部门能进行实地调研,过街天桥骑车问题的治理不能搞“一刀切”——如果过街天桥附近就有能让非机动车快速掉头的路口,那么车辆上桥的现象就应该严格禁止;如果周边居民有比较强烈的骑车上桥的需求,还是应该想办法为百姓创造安全便利的条件。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