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李志伟:“长链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20 08:46

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期间,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李志伟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拔尖创新人才需要“长链条”、系统化的培养。

微信图片_20230120130947.jpg

李志伟提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构建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这也引领着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在这项系统工程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升级迭代尤为关键。”李志伟说,首先,要优化内部组织框架,更新资源意识,强化校内外培优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保障。学校课程部门应突出适合各级各类学生成长需求的课程的研发、实施与评价;学生部门应建立德育育人体系,与学科课程相互融合,在活动中育人;资源部门应在课程资源、人力资源、财物资源、技术资源等方面提供保障,实现资源的可视性、延展性、育人性。

其次,本市依托项目式管理机制,借助相关外部政策支持和优势资源,优化创新人才培养发展支持体系。多年来,全国特别是北京市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搭建了极为广阔的平台。启动“翱翔计划”、成立了“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等,都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开阔的学习、创造、提升、展示的平台。

但拔尖创新人才要从“娃娃抓起”。目前,北京在一些拔尖创新人才机制上还没有突破。“拔尖创新人才需要长链条培养,三年的学习根本不够。”李志伟建议,从小学开始就要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兴趣,中学时期就可以在一定指导下做实践研究。现在虽有一些中学的学生参与到大学导师的研究中,部分打通了“向上”的培养链条,但中学和小学的培养链条还没有打通。“我觉得在高中特色培养中的拔尖创新人才就需要小学到中学的长链条贯通培养。”李志伟说。

最后,李志伟还提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自我革命的艰难过程。因此,培养师资架构也应有所不同。“我们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包含根据学生个性和需求定制课程,为学生的卓越发展奠基的学业导师;也应包含不仅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探索过程和科学精神培育,还给予学生精神引领的生涯导师;还能够为其配备志同道合并有所建树的朋辈导师。多导师驱动引领,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推进带来身心、精神、学业发展的多重保证。”李志伟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峻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金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1
设立44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国人民大学近3000名本科新生开启新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6
北京大学与大兴区第一中学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3
发现和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光明日报 2024-04-14
天津启动“青少年科创计划” 首批100名中学生入选
中国教育报 2024-04-02
教育部部署2024年高校招生: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0
总编七日谈 | 再谈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
中国教师报 2024-03-20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科技日报 2024-03-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