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厦门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出台政策,自本月10日起,符合条件的在厦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可进行“5年内5折租房”或“租金补贴”的优惠政策申请,解决在厦过渡性住房需求。租金补贴5年最高可达4万元。除“租金补贴”外,申请人也可根据政府筹集和发布房源情况,选择“实物配租”保障方式,按照配租房源市场评估租金5折享受租金优惠。两项优惠政策不可同时享受。
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实行购租并举,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加快改善居民尤其是新市民住房条件,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在会议确定的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4项举措中,有一项格外引人关注。就是推进公租房货币化,政府对保障对象通过市场租房给予补贴。
高房价一直是中国城市一块扯不掉的标签。随着降准降息等刺激性政策发力,近期房价似乎又重新出现上涨的趋势。这对于所谓的“刚需人群”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事。但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推进公租房货币化,政府对保障对象通过市场租房给予补贴。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和青年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凡符合条件的应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这一举措涉及广大青年群体的利益,也被认为是公租房政策思路发生改变。
所谓“货币化补贴”就是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的人,不一定要租住在政府的公租房里,而是可以拿着政府给的“现金补贴”,自己去别的地方租房。增加了“货币补贴”之后,政府如同卸下了一个大包袱,不用急着到处建房,接受保障的人也可以随心所欲地从市场选房,选择工作方便的位置租房。用业界人士的话说,“这其实是一改往日方法,把补贴落在‘人头’上而不是‘砖头’上。”与此前出台的一些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相比,培育租房市场无疑能让租房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得更加灵活。
长期以来,为了化解高房价带来的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不少地方政府将提供公租房、廉租房当作硬性任务来完成,只关注建设数量而忽视公租房的使用率和满意率,也不注意公租房的维护和管理,造成一些公租房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无法满足住房困难群体需求,乃至受到需要他们的冷遇,这既无助于缓解城市居民住房压力,也是对稀缺的住房保障财政资金一种浪费。一方面,“补砖头”式的实物配租,除了需要投入公租房的建设、建立相关配套制度,后续的维护管养等成本亦不容小视;另一方面,“补人头”式的货币补贴可以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力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公租房针对租户的情况固定了房屋的面积大小、户型比例,而货币补贴却可以让住房困难家庭根据自己实际需求作出最优选择。由此可见,“租售并举”新政的出台是当前房地产去库存和新型城镇化下刚需主体变化两大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
近年来,房地产去库存问题在全国上下提到一个新高度。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住房租赁市场,“租售并举”也被确立为化解房地产库存的重要举措。国家进一步提出框架性的政策,就是为了增加租赁房源、发展住房租赁企业和规范市场管理、保障交易各方的权益,从供给侧方向出发进行改革,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帮助房地产去库存。一方面,根据经济学原理,当市场信息透明公开,货币性福利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手段,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形势下,推进租售并举是房地产去库存提高房地产市场效率的必要举措。尤其是在大城市房价高企、很多中低收入阶层民众的居住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住房空置率又较高的情况下,盘活和扩大房屋租赁市场无疑是一件可以实现“多赢”的举措。
文/吴学安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