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宁王”宁德时代因定增募资近600亿,今天(13日)成为A股的舆论焦点。
该股今天开盘大跌4.38%,截至收盘报收于0.01%。当天成交141亿,放出近期单日天量,其当天振幅接近10%。
作为市值一哥,宁德时代的股价走势也带偏了创业板,创业板指今天跌幅1.22%,报收于60日均线下方。
募资582亿超过去年营收
8月12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82亿元,拟全部用于:福鼎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广东瑞庆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一期、江苏时代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四期)、宁德蕉城时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车里湾项目)、宁德时代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项目(二期)、宁德时代新能源先进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上述7个募投项目中,锂离子电池相关产能建设项目占了5个。宁德时代为此次巨额融资给出了3个理由:
1、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和相关产业政策,迎接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市场机遇,满足市场和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2、公司拥有最广泛的全球化客户基础,未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需求量增速明显;
3、扩大产能,提升产品性能,有助于发挥规模化效应,降低电池成本,增强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市场注意到,582亿元的融资规模,已超过宁德时代2020年503亿元的营业收入。而如此巨大的再融资规模,在A股历史上也相当罕见,如果能成功实施,宁德时代此次再融资金额将排进A股历史前五名。这笔定增,也将成为A股史上最大的民企定增融资。去年7月份,宁德时代也进行过一次规模接近200亿的定增融资,当时获得高瓴资本等知名机构的抢购。
宁德时代回应:融资量并没有想象那么大
针对此次巨额融资对市场的影响,宁德时代回应称,此次定增面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并不存在大家认为的会对市场造成冲击。
宁德时代称,定增是公司整体的长期战略规划,需要有一部分资金匹配。按监管规定,定增最高可以到30%,而此次582亿按市值计算占比不到6%。
公司还表示,对刀片电池、氢能源等新能源新技术领域均有关注,且有一定程度的技术应用,在多个技术领域均有储备,氢能源和锂电池作为新能源规划并不存在技术取代。
针对此前近200亿融资,此次又融资582亿,宁德时代表示,200亿融资已经使用了70%,目前账上资金都已经安排好具体的用处,这次融资主要是为了长期规划,如果等到2022年后再去融资扩大产能就晚了。
对于此次融资背景,在昨晚的公告中,宁德时代也有解释。宁德时代称,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的强劲需求,将带动动力电池行业的高速发展,动力电池产业亦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外,随着电化学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储能行业也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宁德时代称,广泛的客户基础为本次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基础。公司拥有业内最广泛的客户基础,公司在国内市场为上汽、一汽、吉利、宇通、北汽、蔚来、小鹏等车企配套动力电池产品;在海外市场进一步与特斯拉、宝马、戴姆勒、标致雪铁龙等国际车企品牌深化合作,为稳固行业领先地位提供有力保障。
券商上调未来盈利预测
券商如何看待宁德时代的定增呢?综合多家研究机构的观点来看,锂电材料供应商、锂电设备相关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龙头的扩产。
太平洋证券认为,宁德时代此次扩产规模达到137GwH,设备需求共计296.7亿元,宁德时代2021Q1全部固定资产263.6亿元(加上在建工程),宁德此次扩产超出预期,对应设备公司来说,未来2年需求确定性非常高。重点推荐锂电设备龙头企业先导智能、科瑞技术、利元亨、杭可科技、海目星、联赢激光等。
光大证券指出,在当前新能源下游需求不断激增,磷酸铁和磷酸铁锂等原料需求不断提升的局面下,认为磷化工企业凭借自身充足的磷矿资源优势和磷化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在向下游磷酸铁及磷酸铁锂等新型磷化工材料延伸的过程中将取得更高的盈利水平。建议关注川恒股份、云天化、新洋丰、川发龙蟒、兴发集团、云图控股等优质磷化工企业。
而对于扩产的宁德时代本身,研究机构也依然比较看好。中信证券指出,宁德时代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582亿元用于动力与储能电池产能建设,并继续投入先进技术研发,加深自身护城河,夯实其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全球领先地位。目前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较为确定,高端动力电池持续紧缺,同时全球储能市场临近爆发,公司作为全球能源变革的创新驱动者,有望充分享受行业爆发成长,成长确定性高,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维持目标价754元/股,继续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中金表示,宁德时代定增计划加快产能建设,有望加速抢占动力和储能领域的份额,同时公司将受益于储能市场需求超预期的可能性,上调未来两年的盈利预测。中金分析师曾韬等在报告中指出,随着新能源车进入景气向上拐点,以及储能电池市场逐渐爆发,预计2021-2025年两大市场需求将分别保持54%、70%以上年复合增速。维持公司2021年盈利预测为110亿元人民币,分别上调2022/2023年盈利预测20%/40%至240亿/380亿元。维持跑赢行业评级,给予2023年目标市盈率为40倍,对应目标价653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慎良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