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闻雪山行”近日落下帷幕,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带领的“搜狐登山队”成功登顶。在这一次的登山队伍中,两位女明星李慧珍、周韦彤的表现突出,展现出了强大的自我潜力,成为了明星队伍中唯二登顶的女性成员。
著名的英国女性攀登者艾莉森曾说过:“我认为女性一般必须在男人的世界中更加努力才能获得认可。”很长一段时间,一提到攀登雪山,就会想到一些优秀的男性攀登者,但是对女性攀登者了解甚少。甚至觉得女性攀登者只能睡睡袋,并不适合跟男性走在同一条攀登线路上。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攀登者都展现出了极强的适应性和顽强性。
这一次的“搜狐新闻雪山行”,一开始多数人都比较看好男明星登顶,。但就像李慧珍说的:“不是说你计划好了,就一定能上去,这中间人为的、天气的,你自己身体的原因,还有你的意志力,你的体能,都要完美地去分配。不是说你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登山,下山没有力气了也不行。这是一件需要用智慧去做的事情,必须要天时、地利、人和。”
突破自我的李慧珍 从头到尾都没说放弃
李慧珍,1976年出生的歌手,她的《爱死了昨天》更是很多人mp3里的必备金曲。李慧珍的座右铭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不管是之前生病,还是唱歌事业中断、嗓子不能发声,李慧珍都从来没有说过要放弃。在这次攀登雪山前,李慧珍就已经为登山做了充足的准备,并以登顶为目标,积极健身和参加拉练,学习登雪山相关的知识。
但不管前期准备有多么充足,登山的过程中也没有想象中的一帆风顺。李慧珍在采访中提到,“往雪山上走的时候,一度感觉到绝望。太长了,那一段雪山感觉爬不完。我看到前面好几个人都躺那儿了,我就觉得真的太难了。”
在攀登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岩石雪地上的时候,李慧珍总是会不由自主地速度加快,但在一个高海拔的地方,如果呼吸跟步伐不匹配的话,肺就会有被炸裂的感觉。
后面攀爬过程中明显感觉到李慧珍有在慢下来,调整自己的呼吸和步伐。“我经历了三次,感觉呼吸跟步伐完全融合了,我感觉不到我的心跳得很快。可以一直不停地走,完全不知道累,挺神奇的。”
登顶难,下山也难。在下山时,李慧珍从岩石上翻了过去,崴了脚,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她坚持到了最后。其实在整个攀登的过程中,经常能够听到李慧珍的声音和她爽朗的笑声,一边不断激励着自己,也在鼓舞着队伍中的其他人。
登顶拍照的时候,直播镜头看到李慧珍在擦眼泪。她先是给妈妈拍了登顶小视频,之后又打电话给女儿说,“希望你们以后可以以我为榜样,遇到任何困难的事情都不要轻言去放弃。”
周韦彤发扬体育精神 全力以赴成功登顶
周韦彤在登山前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个运动员。”在下山后被问到登顶的意义,她给出的回答是——“运动员精神”:“对我来说,就是完成了这件事。我对很多事情都有这种心态,就是把这件事完成,这说明我把这个事情攻破下来了。可能是我们运动员应该要有的一个专业精神吧。我小时候是专业运动员,每次去比赛的时候,教练都说要全力以赴,所以当我知道要去做一件事时,我会全力以赴去做,而且尽我所能做到最好。所以登顶我没有觉得就证明我能怎么样,只是把我以前的一个职业素养带到了这次活动中。”
周韦彤是这次登山队伍中最开始就出现高反的明星,从一下飞机就持续性头晕呕吐,接着又要克服身体和生理上的不便,不能洗澡,不能吃饱,不能睡着觉,她一直在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
在登山过程中,她也一度萌生退缩的念头。因为跑步,你知道终点在哪儿。但登山,你看不到尽头,就会想要放弃。
“每次上到那个斜坡的时候,发现它还有一个斜坡,而且4个小时,在一个人体力已经耗竭掉的情况下,你真的很想放弃,我好几次因为脚实在没有力气,踩不稳都滑下来了,教练就说我拉你一把,过了这个山头就到了。后来得出一个经验,就是看任何事情不要看最大的那个目标,而是回归到脚下的那几步,先走好这几步,因为你看不到尽头的时候你就想放弃了,这也是我这次雪山的一个收获。”周韦彤在攀爬过程中一直都在队伍的最前列,几乎没掉队过。登顶的时候周韦彤没哭,在镜头面前还很开心地笑,拿着手机自拍,连嘉宾和观众都在夸她状态好。等到下山到休息区的时候,她整个情绪都发泄出来,崩溃大哭,她本身是一个不太愿意在外人面前展露出自己内在情绪的,但这一次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攀爬,对第一次爬雪山的她来说,每一个小时都是挑战,攀登的每一步都极其艰难。
在“搜狐新闻雪山行”庆功宴上,张朝阳祝贺了登顶的队员李慧珍和周韦彤。“就像我之前说的,这样的经历少则吹一年,多则吹一辈子。登顶必须要有信念,这是体能的挑战,也是精神的挑战,有了这个决定后就可以忍受肉体上的痛苦。”
周韦彤说:“登山让我感觉自己是真真正正地活着,无关名利,就是为了真实的那个自我而活着。登山时我也在想,如果成功登顶一定要许愿,但是真正登顶之后,所有的小我都被抛之脑后,我们的登顶,证明了自己,也在证明女性的力量,特别想借此呼吁,请社会给予我们女性更多的尊重,让我们女性在这个世界上能获得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更公平的待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弓立芳